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拥有三套深圳龙华小产权房就会感到幸福吗?

  对于买有多少套深圳龙华小产权房才幸福这个问题,感觉是个无解题。毕竟,人的欲望就像是个无底洞,没有人知道它的边界线到底在哪里。

  不过,一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起了这个问题。一起来探究你的幸福感与收入的关联吧。或许,这可以帮你想清楚未来的规划哦。

  幸福如何度量?

  还记得央视曾经的经典「哲学」问题——你幸福么?

  人人向往幸福,,但幸福最难定义。人们往往把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实现自己最衷心的愿望称作幸福。而愿望又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的愿望也在不断变化。等真的实现了愿望,是否幸福也还难说。

  幸福如此捉摸不定,那么科学家是如何研究幸福呢?

  在幸福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心理学家常用到「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 SWB)」这一名词,其定义是「一个人对其生活的认知和情感评价(cognitive and affective evaluations)」(Diener, et al. 2002)。

  所谓认知评价是指一个人对他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看法(生活作为一个整体)和局部看法(比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

  而情感评价则是指情感,情绪,感受。当所体验的是欢乐、兴高采烈、喜爱等时,被认为是积极情感(positive affect); 但当所体验的是内疚、愤怒、羞愧等时,情感则被认为是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

  当心理学家测量主观幸福感时,他们测量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想法(生活满意度)和感受(积极或消极情绪)。

  总结来看,主观幸福感的三个部分是: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一个人如果对生活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体验较多的积极情绪、较少的消极情绪,会被认为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即意味着他是比较幸福的。

  金钱和幸福

  除却「你幸福么」这个哲学问题,另外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是「金钱能买到幸福么」?

  纯粹脱离物质基础来谈论幸福,是耍流氓。但物质基础越好,收入越多,就一定意味着更幸福么?对这个问题,已经有学者对此开展了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但也十分复杂,科学家已经得出了一些可重复的结论(Diener, et al. 2010):

  国家财富总收入与其国民的主观幸福感的高度相关。

  就单个国家内部而言,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较小。虽然贫穷国家中,个体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性更大,但穷人不幸福的风险更高。

  重视物质目标多于其他价值观的人,除非他们很富有,否则其幸福感会大大降低。

  个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是有限的。那是不是收入存在一个临界点,过了该临界点之后,收入的增加不再带来更大的幸福感,即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好的情感体验?

  对此,最著名的研究莫过于丹尼尔·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2010年的研究。该研究同时纳入了主观幸福感的三种评价方式,发现了个体的收入超过临界点之后,更高的收入会继续提高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情感幸福指数却趋于稳定饱和。基于美国人的研究数据,他们发现人均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之后,情感幸福指数便不再增加(Kahneman, et al. 2010)。

  在卡尼曼的研究中,这个7.5万美元,就是所谓的临界点——「收入饱和点(income satiation)(见图1)」。

  图1:年收入和幸福感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然而,卡尼曼的发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位诺奖大师的研究仅仅基于美国人的数据,无法将其推广到全世界。收入饱和点效应,是个有代表性的世界性议题,因为各个国家在人口结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收入饱和点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的影响也可能会因此不同。

  那么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也存在「收入饱和点」这一现象呢?

  美国普渡大学的心理学家Andrew,基于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Gallup World Poll, www.gallup.com)对全球164个国家170万人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他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阐释,在更广阔的空间维度研究了世界各国人民收入和幸福的关系,并额外探究了性别和教育程度如何影响我们对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幸福指数。

  基于数据分析,Andrew 得出以下结论:

  各国的收入饱和点是不一致的,且收入饱和点被国家相对富裕程度所影响。比如,以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可以发现各个国家对应的收入饱和点:澳大利亚为12.5万美元,北美10.5万美元,西欧10万美元,但在东南亚只有7万美元,东欧4.5万美元,拉丁美洲为3.5万美元(见图2,地区1主要为欧美发达国家,地区2主要为发展中国家)。

  图2:世界各地区收入和生活满意度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在全球范围内,对生活满意度而言,男女的收入饱和点分别为9万和10万美元。

  受教育程度高低,也影响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和收入饱和点。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生活满意度越高,情感幸福度也越高。低、中、高教育程度的人其收入饱和点分别为7万,8.5万,和11.5万美元(如图2所示)。

  整体来看,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幸福指数对应的收入饱和点不一致。对总体生活满意度而言,比较理想的收入点是9.5万美元;对情感幸福指数而言,理想收入点是6万至7.5万美元。当然,这个数字是针对个人的,对家庭来说可能会更高。

  此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在达到收入饱足点之后,薪水的增加反而可能会让你的主观幸福感下降。比如,在西欧 - 斯堪的纳维亚、东欧 - 巴尔干、东亚、拉丁美洲 - 加勒比和北美等地区,收入达到饱足点之后,进一步增加后这些国民的生活满意度反而下降。

  有「分寸」的幸福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发现幸福是个比较级。一个人的收入达到饱和点后,如果得到了双倍的工资,并不意味着他们能获得双倍的幸福。甚至,在饱和点水平以上,收入较高的群体并不一定比收入较低的群体更幸福。

  收入饱和点为什么存在?

  从理论上讲,主观幸福感不再上升的原因可能不是收入增加本身,而是与之相关的成本。比如,高收入通常伴随着高要求(时间、工作量、责任等) ,这也可能限制积极体验的机会(例如,休闲活动)。

  此外,高收入的人群不那么幸福的原因,可能是变得更加「物质」,在周围人的攀比中,无法实现日益膨胀的额外物质欲望。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当你有比较不错的体面收入时,你才发现真正有钱人的世界是怎样的,自然容易产生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高收入群体之间的薪资差异所催生的「社会比较心态」会导致生活满意度打折扣(Cheung, et al. 2016)。

  如此看来,在收入饱和点之前,金钱的确和幸福感息息相关,简单超过饱和点后,你得有空闲时间去享受,把它花在正确的事情上,而不是把钱看得比时间更重要(Hershfield, et al. 2016)。

  我们该如何理解收入饱足点这一事实?

  从需求的角度看,收入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这是提高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收入饱和点的存在,可能间接说明了一旦满足了基本需求,就会产生更多的欲望,所谓饱暖思淫欲(Diener, et al. 2016)。

  此外,国民总收入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意义非常(Tay, et al. 2014)。相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欧美等发达国家国民的主观幸福感一般更强。可能在富裕地区,高收入提供了更多的幸福机会,因为更高的收入仍能够产生更高的生活水平,而贫穷地区可能并非如此——取决于国家本身的基础设施和综合软硬实力。从这一点看,国家命运和个人幸福息息相关,所言非虚。

  享乐跑步机

  目前,你还能想象当初考上理想大学,找到心意的工作,升职加薪时的情景么?你曾经期盼如果最后得到了这些东西,你会倍感幸福。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当最初的愿望真正实现时,你可能会发现「幸福感的提升」并没有持续那么长时间,或者至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烈。大多数人或许都有类似的经历。

  ▲享乐跑步机示意图

  上述现象被心理学家将称为「享乐跑步机(hedonic treadmill)」,也称为「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ion)」,该理论认为,尽管生活中会有许多积极或消极的事情发生,但个人「自定义」的主观幸福感最终会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就像你在跑步机上奋力跑步,但并没有离开原点(Brickman, et al. 1971)。根据这个理论,当一个人赚更多的钱时,他的期望和欲望就会同时增加,这样就不会带来永久的幸福感。

  总体来看,主观幸福感的的确受到收入(国家收入和个人收入)情况的影响,也和地域、性别,教育程度相关,更重要的是他取决于自己个性化「主观」评价——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

  完

  真好,又是涨知识的一天!别忘了点个 在看 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