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香港实现GDP28453.1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4000.98亿元。而深圳日前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GDP为24221.98亿元。由此,深圳GDP总量首次超越了香港!
要知道,在1979年设立之初,深圳的GDP只有1.96亿元,还不足同期香港的0.2%(香港1979年GDP约1117亿元人民币)。而39年后的今天,深圳不但GDP超越了香港,也跻身亚洲前五。经济逆袭的背后,深圳是如何做到的?
“迟到”一年的超越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发表财政预算案时表示,随外部压力增加,香港经济增长由2018年上半年的4.1%减慢至下半年的2.1%,第四季度增幅更只有1.3%,是2016第一季度以来最低。整体而言,香港经济在2018年增长3%,虽处于去年预算案预测范围的下限,但仍高于过往十年平均2.8%的增速。
相较而言,按照深圳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2018年深圳市GDP为24221.98亿元,按人民币比较,高出香港221亿元左右,不但首次超越香港,7.6%的同比增速也大幅领先香港的3%。
实际上,今年1月18日,深圳市长陈如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深圳市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当时就有人指出,这实际上表明深圳2018年的GDP总量已经超越了香港,因为此前亚洲GDP总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东京、上海、北京、首尔、香港。
这一超越,在“迟到”一年后还是到来了。
2018年2月2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6.37亿港元,同比增长3.8%。而深圳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2017年GDP总量为2.24万亿元人民币。对此,二手小产权房,内地和香港的媒体分别以当天人民币兑港币汇率、2017年底港币兑人民币汇率计算后发现,深圳2017年GDP总量已经超越了香港!
当天,陈茂波在记者会上还被问及2017年深圳GDP超越香港,香港如何应对,他回应称,由于外围环境较好,香港GDP增长不错,2017年经济实际增长达到3.8%,高于去年财政预算案的预测,亦高于过去10年的年均2.9%的增长率,“由于内地城市人口多,因此该区(深圳)GDP增长比香港高不足为奇。”
不过,深圳统计局指出,按当日汇率计算有失客观,应按照2017年年均汇率来算才是正确算法。2018年3月1日,深圳统计局官网在刊登的《2017年深圳GDP总量简析》中指出,按照2017年人民币兑港币平均汇率1.1552折算,2017年香港GDP为23049.14亿元,深港GDP尚差611亿元。
虽然没能在2017年实现超越,但深圳与香港的GDP差距已经比2016年1305亿元缩小了一半还多。按照两地经济的增速,深圳GDP总量超越香港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早在深圳之前,2009年,上海的GDP总量就超越了香港,北京的GDP总量也很快实现超越。而从目前的GDP总量和增速来看,预计未来几年,广州、重庆、天津、苏州等城市也有望超越香港。与上述城市相比,深圳从一个与香港一水之隔的边防小城,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2018年实现了对香港的超越,具有特殊的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成逆袭关键
香港《星岛日报》指出,30多年前,深圳的经济总量只有香港的千分之二。在深圳市设立的1979年,其GDP只有区区1.96亿元,而当年香港的GDP已经高达1117亿元人民币。那么,在过去的30多年中,深圳是如何实现经济腾飞,最终逆袭香港的?
2015年8月,中金公司发表过一篇深度研报《三城记》,详细比较了香港、新加坡和深圳经济的变迁。
中金公司指出,香港经济经历过两次转型:从1961到1981这二十年里,香港从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转变为工业城市,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970年,香港制造业占GDP的比例达到30.9%,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1980年代后期开始,香港从工业城市向国际金融中心转型,但服务业产值的增加不敌制造业的衰退,1990年以来GDP年均复合增速降至4%。
同时,深圳村委统建楼官网,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大陆转移后,并没有建立起高科技产业,工业急速空心化,到2013年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只剩1%。相比之下,服务业成为唯一支柱,金融服务、旅游、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在香港经济中占到58%,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之都”。经济增长依赖消费拉动,投资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而在当下,过度依赖金融业和地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使香港经济难以释放活力。中金公司特别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兴衰与香港经济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房地产掌控了香港经济的命脉。据咨询机构Demographia发布的《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连续八年稳坐第一,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且过去两年情况进一步恶化。
相较而言,深圳的经济结构主要经历过两次调整:深圳制造业的起步从承接了香港和台湾的产业转移开始,主要发展代工和出口,工业在GDP中的占比从1980年的13.8%上升至2005年的50.3%。2008年金融危机后,广东省提出了“腾笼换鸟”战略,帮助深圳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挪出了空间,2014年深圳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升至63%。
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同比增长9.5%,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83亿元和6131.20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72.1%和67.3%。
应该看到的是,虽然GDP总量实现了超越,但在人均GDP等方面,深圳仍然有着很长的路要追赶香港。深圳在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努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建设光明科学城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谋求加快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和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同时,面对当下的环境,香港也在奋力提升自己。2月21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粤港澳大湾区宣讲会致辞时表示,随着全球与周边经济体的竞争加剧,香港传统产业的优势正在缩窄;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香港所面对的挑战更显严峻;因此,必须力求创新,发展高增值及多元化的产业,为香港经济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