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道串联城市 绿意沁入人心
目前,我市已建成全长约2448公里的三级绿道网络,形成了串联深圳的绿色“骨架”。记者 周红声 摄
“在深圳这座繁忙的城市,能有这么多的绿道让我们放松身心,亲近自然,这就是一种绿色福利。”每个周末,市民杨莉都会尽量挤出时间沿着深圳湾绿道走一走,海风伴着花香,飞鸟掠过夕阳,工作一周的疲累便被一洗而空。
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我市已建成全长约2448公里的三级绿道网络,绿道密度超过1.2公里/平方公里,一条条蜿蜒的绿道形成起串联城市的绿色“骨架”,绘就成深圳的绿色地图。这张地图,在不知不觉中改造着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如今,我市城管部门已经启动新一轮的绿道品质提升,更多精品绿道将带给深圳市民更具品质的慢生活。
织密绿道网络 走出家门即可走进绿道
市民骑行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省立绿道……这组数字,客观展示了深圳绿道的覆盖延伸程度。“规划建设之初,深圳就确立了以区域绿道为骨架,城市绿道为支撑,社区绿道为补充,这样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体系。”市城管局绿化处副处长周旭平告诉记者。
据介绍,21世纪以来,我国逐步兴起了绿道建设,其中以珠三角绿道网体系为代表。2010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规划。绿道网建设,也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重点抓的一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
“春天,就在绿道里!”市民吴磊是一名骑行爱好者,近日他约了几名骑友,在罗湖梧桐绿道来了一场骑行,一路秀美的山水让他在朋友圈里留下这样的评价。“以前也不骑自行车,最近几年深圳的绿道建设的越来越好,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在空闲的时候去逛绿道,又能欣赏风景,又能锻炼身体。”吴磊告诉记者。由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还有深圳最大的专业自行车运动场,自从梧桐绿道建成后,这里就成为了我市“骑友”的大本营。
绿道逐渐建成网后,市城管局每年都会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织市民等,逛绿道进行调研、体验,列出“负面清单”,结合城市品质建设和市民的使用需求,不断完善绿道的可达性与便民度。同时,为进一步拓展绿道功能,丰富绿道内涵,共建成超过382个绿道“公共目的地”,各级绿道网络与绿道“公共目的地”互联互通,使绿道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
特色鲜明的绿道体系变城市“网红”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规划绿道时,选址上特别注重结合深圳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如深圳二线绿道,建设中以“二线关”变迁为主线,辅以绿道驿站、休息平台和景观节点的建设,是都市与山林之间的绿色廊道,绿道上昔日的岗亭、哨所,铁丝网和石板路,讲述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
蓝色发光颗粒组成各种星空、星河、漩涡的主题图样,让绿道变身浪漫的夜光花海步道,记者在龙华区环城绿道大水坑段看到,这里已经成了市民手机里的“网红”绿道。晚上6点以后,前来散步、运动的市民越来越多。“我住在观澜,听朋友说的这里,特意坐车来看看。”走在浪漫的花海星空绿道上,记者看到,各种星空的图样与四周种植的波斯菊、醉蝶花等组成的花海景观相映成趣。整个星空绿道全长900多米,以天文现象为主题,由进口发光材料铺设而成,发光颗粒在白天吸收光能,储存能量,夜晚散发光芒,最佳观赏时间是在晴天的晚上6点到8点。
“在绿道的建设、完善、提升中,深圳的绿道已经形成了符合深圳特色的鲜明特点,不仅绿色低碳,注重人文品质,还特别在意精细管理和便民服务。在规划建设到管理运营的全过程,都以为民服务为主线。”周旭平介绍,“创新是深圳的一个重要城市品格,在绿道中也生动地诠释着这一特色。”
据介绍,樟木头,为满足市民使用需求,市城管局组织编制绿道地图、绿道指南、制作绿道二维码、拍摄制作《绿道上的深圳》专题片、通过“美丽深圳”APP及微信公众号推送绿道活动,大水坑,开展绿道骑行、绿道徒步、绿道摄影等系列绿道活动,让市民走进绿道,享用绿道。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曾发布《中国城市步行友好型评价报告》,深圳在我国(大陆地区)非常适宜步行的城市中位居第一。
绿道建设走向“智慧化”时代
绿道建设,也需要适应新形势,打开新思维。
目前,市绿道部门正在开展全市绿道品质升级策略和行动研究。记者了解到,在本轮绿道品质升级行动中,将利用已有绿道系统,结合周边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休闲资源等,先期规划出一纵一横两条主线,打造深圳品牌绿道线路。其中,纵线,自光明马拉松山湖绿道至深圳湾滨海绿道;横线,自宝安凤凰山绿道至大鹏鹿嘴段绿道。
宝安环石岩湖绿道,通过雨水种植池、渗透铺装、滤水草带等一系列雨水链设计,在绿道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促进绿道持续发展体系;光明马拉松山湖绿道,开展智慧灯杆建设,将绿道线路指示、天气信息、人流量、路灯照明、安全预警等信息集中在灯杆中;罗湖淘金山绿道,沿线推进绿道智慧化建设,设置LED显示屏、PM2.5监测、感应式安全警示、紧急求助系统、驿站AI互动大屏终端等……这些即将建成开放或是已经部分开放的绿道,将推动我市绿道进入“智慧化”时代。(记者 解树森 记者 张燕)
(责编:伍艺纬(实习生)、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