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张裕创始人100多年前办公的地方,大众网记者见到了新一代张裕“掌门人”周洪江。没有太多寒暄,他一上来就向记者阐述了他对此次采访的建议:不讲个人,只谈张裕。个人没什么好说的,但张裕却很有的说。因为24岁就进入张裕的周洪江,与这家百年企业一同经历了最为惊心动魄的30年后,已融合为一。
周洪江说,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高度契合,有着126年历史的张裕,在最近40年里也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1978—1982年,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样,张裕也经历“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被作为国家第一批“整顿单位”;1983—1992年,与中国在市场经济中大踏步摸索前进一样,张裕进入了大胆探索的10年,从滞销货物超过 7000吨到迅速扭亏为盈,成为一家真正“完整”的企业;1993—2002年,是中国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的十年,也是张裕一跃成为为中国葡萄酒行业龙头的十年;2002—201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飞速崛起,张裕和中国葡萄酒业也进入了21世纪第一个“梁金十年”,有了走向世界的底气;2012年至今,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进口酒加速进入国内,中国葡萄酒产业进入深度调整的时期,同时张裕拉开了国际化的大幕,也迎来了企业新一代的领导团队。
百年张裕,“100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个“完整”企业
1988年,24岁的周洪江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拿到硕士学位,分配回老家烟台进入张裕。最初他从事的是人事管理工作,后来又到了张裕进出口部任副经理,期间,周洪江逐步领略到了市场的魅力。
“我刚到张裕时,那时的张裕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只是一个典型的生产车间。” 周洪江说,上世纪80年代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当时还是实行计划调拨,在国内已是老品牌的张裕也没有市场这一说。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员工只知道发货不知道要钱,形成了大量呆账坏账。刚到张裕报到的周洪江所面对的现状,是仓库里产品堆积如山,滞销货物超过7000吨,6条生产线4条停产,年底亏损400万。
“市场如火坑,不跳也得跳,跳过去就是凤凰涅槃,跳不过,就玉石俱焚。”1989年,时任张裕公司董事长梁利强提出公司的技术、产品、品牌都没问题,最大的问题在市场,必须要下大力气抓。
就是在那一年,张裕第一次成立了销售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销售队伍。在周洪江的建议下,公司改变了赊销的老做法,规定货款可以打折,但客户必须先款后货,同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用了大约3年时间,张裕基本摆脱困境。
1992年,张裕百年,中国改革开放层层推进,有一扇窗户悄悄开始打开,那就是大型国企的进出口贸易权。面对这个“香饽饽”,时任张裕进出口部副经理的周洪江和另一位同事一道,专门跑到北京运作此事 。
周洪江在北京呆了一个多星期,历经各种辛酸,费尽周折总算把这个“香饽饽”抢到了,其难度之大迄今都印象深刻。
“幸运的是,就在张裕100年庆典的前两天,我们捧回了国内为数不多的一份进出口贸易权。”周洪江回忆。从此张裕走上了一条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并驾齐驱的道路。“现在想来,张裕那一刻才真正成为一个完整企业。”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进出口贸易权”,却真实地反映出中国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时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十年。
1983—1992年,也是张裕大胆探索的十年。
1985年,张裕公司正式实行经理负责制,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成立销售科,由完全靠国家调拔生产向自产自销调整。1986年,开始实行经理承包责任制,张裕的企业体制改革与中央的政策精神同步,不断走向深入。1987,在张裕公司和烟台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烟台市被正式命名为“国际葡萄酒城”,这是至今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1990年,张裕成立销售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10个经销处,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销售管理,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严格实行先款后货,迅速扭亏为盈,为张裕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气象。1993年,“张裕”注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国内葡萄酒行业里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1994年,张裕重组成立了烟台市第一家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张裕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的架构和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企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伴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全国刮起了第一轮红酒消费风潮。早期的时候,王朝、长城、张裕三足鼎立。张裕抓住了机遇、加快发展,一跃成为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龙头。
百年张裕,艰难“混改”后有了走向世界的底气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葡萄酒市场上长城、王朝、张裕三足鼎立。但张裕排在后面。2002年的数据显示,王朝人均利税超过70万元,成为国内行业之冠;华夏长城排名第二,人均利税超过60万元;而张裕人均利税却仅在10万元左右。
遭受着体制之困的张裕,令不惑之年的周洪江冥思苦想:张裕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离市场更近一些?
2005年,在风起云涌的EMBO是非漩涡当中,张裕改制项目最终获得了国资委和商务部的批准:烟台市国资委掌控12%股权,张裕员工执股45%,意大利意利瓦公司和国际金融公司分别持股33%和10%股份。
“改制过程中,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对于大众网记者的这个问题,周洪江毫不回避地说,是改变人的思想。如今看来非常受追捧的“混改”,在当时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直到现在还有人说,如果当初张裕不进行国企改制,现在的张裕会不会更好?”周洪江自己抛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后,回答说:“发展没有如果,没有假设,但有对比。经过几代张裕人的努力,以前国内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打破,张裕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葡萄酒企业;张裕解百纳已进入欧洲5000多家超市,全球销量累计突破5亿瓶,成为世界少数几个葡萄酒大单品之一。”
回头看看,不难发现,张裕的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是一致的,很多时候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朝着市场的最深处探究。《财经》杂志给张裕改制所下的论断是:“张裕EMBO……,提供了一种面面俱到的改制模式,核心是控制权不旁落。”
与张裕的“混改”取得的成就是同步的,随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飞速崛起,张裕以及中国葡萄酒业也进入了21世纪第一个“梁金十年”。
2002年,张裕实施三级营销网络体系、“一个布局,四个调整”营销策略,由此构建了中国最专业的葡萄酒营销网络体系;同年,张裕建成中国第一座专业化酒庄——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掀开了中国葡萄酒高端化的序幕;2007年,解百纳生产中心正式启用,单线生产能力达15000瓶/小时;2009年,公司实行“细分市场、分类营销”策略,并成立电子商务公司;2011年,“解百纳”商标归属张裕。
在这十年中,张裕每年以20%30%的速度高速增长,有了走向世界的底气。
百年张裕,“与狼共舞”要为中国人赢得世界席位
2012年,进口葡萄酒加速进入国内市场,面对挑战,张裕大力走向全球,拉开国际化的大幕。
张裕提出了一个开放度极高的国际化战略,简言之就是“打不败它,就加入它”。周洪江认为,张裕完全没有必要排斥来自国外的高端酒庄品牌。相反,与他们结成战略联盟,更有利于共同分享市场高速发展的红利。
与以往合作模式不同的是,张裕创新性地提出“引狼入室”的品牌联合模式:与国际多家顶级葡萄酒企业集团形成一个品牌联盟,在中国国内共有品牌的知识产权,或者获得合作方授予的排他性商标授权许可,改变国内进口葡萄酒品牌混乱局面。
周洪江深知,“引狼入室”之前,必须先稳住国内市场第一的地位。于是,2002年至今,张裕相继在国内建成八大专业化酒庄,完成20万亩葡萄基地布局。而新近落成的张裕国际葡萄酒城,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单体生产厂之一。在这里,一台平板电脑就可操控全场,时速25000瓶的灌装速度,相当于一眨眼就可将7瓶酒灌装完毕。
与此同时,张裕国际化的另一手棋也已展开,即通过国外的兼并,杀进“狼”窝。2013年至今,张裕先后收购了国外五座酒庄,跨越四大洲。这5单收购实现了张裕对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等全球重要葡萄酒生产国、知名产区以及优秀品牌的布局,产地覆盖亚、欧、美、大洋洲等4大洲。这样的布局,在全球的葡萄酒企业中是独一无二的。
张裕国产酒也借助国际化的步伐,加速走向全球。2018年上半年,张裕葡萄酒营收28.29亿元,占据了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65%以上的总营收。
“无论如何争夺市场,最根本的一条永远不能丢弃:以客户为中心。”周洪江给大众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他最近在接待一个法国老板的时候,向随行的两位张裕集团中层管理人员提问说:“你们的工资是谁发的?”得到的答案是:“公司发的。”而法国企业的中方随行雇员回答说:“是我给自己发的。得到这样的薪酬,是我自己干出来的。”而法国老板给出的答案则是:“我的工资,就是像张裕一样的我的客户发的。所以我要善待你们。”
“法国老板的答案,正是我想要的。”周洪江的这个故事,阐述了他对新一代张裕人的要求,也预示着“以客户为中心”,或将成为继张裕改制之后的又一场变革。
2018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进入40年,周洪江结束了他16年总经理职业生涯,历经30年成为百年张裕的掌舵者。
随着周洪江时代的到来,张裕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国际化之路。用周洪江的话说就是:“这是张裕二次创业、一切归零的新时代。新时代张裕人的目标是让‘传奇品质 百年张裕’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张裕的国际化为中国人赢得世界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