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深圳的第一站,你住在哪里?
也许是城中村,也许是青年驿站,公明小产权房最新价格,也许是提前在网上找好的小区,也许是亲戚朋友家。
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城中村是一种亲切熟悉的存在。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个无房的北漂,在北京一个月几乎存不下多少钱,看似在北京月收入15000的grace,可能比不上在老家三线城市月入5000的翠花攒下的钱多。
于是有人感叹,幸好深圳还有各式各样的城中村,不管是一开始的落脚处还是长居地,城中村是很多人梦想的起点。
1
刚来深圳那会儿,neos 与同学住在一个城中村的小单间,巴掌大的地方塞满了杂七杂八的物品,密密麻麻的电网,狭窄的过道,湿漉漉的地面,阴暗的房间,嘈杂的吆喝声。
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到家,从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回到家后,总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但是想到自己“满腹才华”承载的梦想和干瘪的钱包,谁不是这样打拼过来的呢?
2
毕业后,flix先是与3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合租在一套4室的小区房,每月月租2500,同在互联网行业,大家都是早出晚归,上下班洗漱总是要争先抢后。
为了拯救自己的私人时间,他不得不搬出去,找了宝安城中村的一个单间,月租1300。
房子比较新,不同于一般的握手楼,虽然上班远了,没有了周边舒适的文体配套,却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买东西什么的,都很方便,他觉得还不错。
3
已经买了房的keliy如今依旧住在城中村,不为别的,住不起自己买的房子,租出去还能抵点月供,减轻点负担。
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再过几年,就得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4
2015年,lemon在东莞买了新房,那会儿,夫妻两都在深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两年,依然居住在灵芝的一套2居室的城中村,如今,女儿已经两岁,夫妻俩也辞掉了深圳的工作,准备去东莞定居,准备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2017年,深圳管理人口约2100万人,而住房自有率仅为34%,66%的人要租房住。
【数据来源于网络】
根据Q房网数据研究中心显示,出租房源主力军为城中村,仅以商品住房和城中村为例,商品住房体量较小,用来放租的占比更小,仅为17%,也就是100套商品住房中只有17套会拿来放租,其他主要是自住;
反之,城中村体量较大,且96%的城中村用来放租,也就是100套城中村房源中只有4套会拿来自住,其他96套都是用来出租的。
城中村,成为租房市场的重要供应主体。
以Q房网2018年前10个月的平均租金(77元/㎡/月,商品住房)测算,如果要租住一套适合自己的商品住房,每个月需要承担的成本如下:
如果是单身贵族或二人世界,租住一套20㎡的单房或45㎡左右的一房一厅,深圳沙井村委楼,每个月需承担15003500不等的租金;如果是三口之家,起码需要60㎡以上的两房空间,月租4600元起。
而事实上,如果要不断兼顾舒适度、安全度和便利度,这样的租金只会叠加增长。那么对于普通的租客来说,现如今的深圳商品住房房租已经越来越无法承受。
在这样的环境下,城中村就成为不少租客的选择,同样的地段和户型,牺牲安全性和舒适度,租金仅为商品房租金一半甚至更低。
今年年中,关于城中村改造、房租暴涨的新闻让不少租客深感不安,一方面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居住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房租成本也增加。
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可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一系列居住环境的改善,忧的是如果租金成本随之提高,城中村还能否继续为一批批深圳初来之客遮风挡雨?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城中村需要的不是高档舒适,而是安全,改造的方向应该围绕安全,而不是借改造做其他文章,在适当治理、解决安全隐患的同时能够兼顾租房人群的支付能力。
今日互动
也许几年后,回过头来看这些经历,我们还会感恩这段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酸甜苦辣都尝到了,人生才能回味悠长。
作为大多数人深漂梦的第一站,聊起城中村,从来不会冷场,因为有太多感同身受的记忆可以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