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深圳小产权房网_深圳深圳GDP超香港,房价是香港三分之一

小梁经理深圳深圳小产权房网2018127

一、深圳经济崛起的逻辑

深圳经济崛起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1.天时。 我们都知道,上世纪80、90年代,正好也是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时代,亚洲小微经济体经历了非常友好的发展时机。一方面是欧美产业转移到了亚洲,为亚洲平添诸多机会,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革命推动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地发展。深圳可以说是乘着这股风,一直往前走,这种外部机遇是不可复制的。 内部环境也是一样,当年春风吹起,深圳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得到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现在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倒不是政策本身减弱了,而是这种突出性,鹤立鸡群的感觉,让全国人民心向往之的下海热情,现在也已经不可能再现了。 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时代主题,真是让人向往。 2.地利。 深圳当年还是个小渔村,没有历史包袱。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就是一块飞地,大家尽可尽情尝试。就算玩坏了,也无伤大雅。 去深圳发展博物馆参观,最大的感觉就是规划跟不上变化。早期规划的罗湖、福田片区,规划的深南大道等等,跟现在的范围相比,实在是小太多。 而紧邻香港,使得香港的资金、技术、人员可以快速流入内地这块试验田。 3.人和。 说白了,我们在深圳做的事情就是:试验一下,什么样的制度,可以真正激活经济的活力。 事关天下,兹事体大。容不得不小心。但是当时,我们给深圳特别宽松的条件。 比如,划定关内关外,无非就是境内境外的换一个说法;比如,当时的管理干部全广东挑,不仅如此,还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东北挑选;比如,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深圳画一个好大的圈…… 在这样的土壤下,深圳开始了长达40年的逆袭,并且一直往下走。 同期诞生了很多的特区,厦门、汕头、天津等等,早已沦为平庸,而深圳为什么仍然告诉发展呢? 城市发展的逻辑在这里体现了:城市的本质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生产,资源、技术、销售产生协同,让生意越来越好做,并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如果一个城市,不以民为本,不以生产为本,不以做生意为本,那它必定只是一座繁华的死城。 说深圳是个特区,不如说,深圳是市场经济的特区,人们的头脑中就是做生意,而不是当官。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让劳动者有归属感,一句“深圳速度”让生意人有进取心,深圳是真正将人民生活、发展放在了第一位,将官员、规矩放在了第二位,才让大家愿意留在深圳安居乐业。 这是深圳的独特竞争力,其他城市看得懂,学不会。 即便是香港,也不行。

二、深圳房价增长的逻辑

太远的08年不说,深圳的房价,在2015年之前,其实是不高的,至少没有现在高。 当时的说法是“北上广深”,而现在则是“北上深”。 为什么深圳房价在2015年开始启动高速增长? 直接原因,330新政后,在大湾区、IT领域等概念的基础上,深圳楼市率先启动,一天一个价。仿佛是积压已久的热情终于找到了释放的空间。我当时在福田,听朋友买房一天一个价,隔夜就加30万,交了10万定金的,没关系,房东退你20万,因为他可以马上加价40万卖掉。龙华区从传统郊区摇身一变,房价突破7万,惊爆人们眼球。 间接原因,或者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城市的经济能级远超政治能级,房价补涨了一波。要知道,当时北京、上海的房价,均价在6、7万左右,而深圳只有3、4万。这还得了? 任志强先生有句话,大家可能不爱听,但是在学经济的人眼中则是至理名言:房价之所以涨,是因为房价太便宜,买得起房的人太多。 2014年前后的深圳实际上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一向开放的深圳,终于开始对汽车牌照限号,开始对入户提高标准,开始对购房提高门槛!它即将再也不是那个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乐土了! 我们常说,买涨不买跌,其实就是人们愿意跟随趋势,做波段的意思。 当你看到汽车限号,有经历过北京、上海限号的人,闻弦歌知雅意,下一步就是房子了。什么东西紧缺,什么东西才需要限。限也不可能违背商业逻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个逻辑异常清晰! 深圳户籍人口估计就1000万人出头,具体没算过,这也是官方给深圳的硬约束——你别太飘哦,太飘了你没法发展哦! 但是实际常驻人口有多少?2000万是有的吧,足足多了一倍! 大家一看也是,土地有限,北边是山,南边是海,东边是穷乡,西边是僻壤,不只是关内,关外也不够用! 我看过深圳移动的人口流动报告,每天有差不多800万人,往返于东莞、惠州和深圳之间。 什么概念? 你能够天天开100公里高速去上班吗?深圳有800万人处于这个状态。 四个字:供不应求! 你可以说,深圳有很多人,名下有几十套房,根本不缺房。 是的,但这只是少数,这是结构问题,有人有房,有人没房。 但是刨除结构问题,依然有数百万人的住房缺口! 而且你在白石洲住过吗?几万人的城中村,农民房,握手楼,隔壁就是华侨城波托菲诺,深圳最有名的富人区。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