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Loft的理由千千万万,但是低价,一定是绝大部分人选择Loft的重要原因之一。普通人对于Loft的了解,基本也就停留在“上下两层、没有学区”层面。事实上,对Loft动过心思的人,应该都留意到绝大部分后面都会跟上公寓两个字。公寓和住宅,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都是住人的地方,甚至前者还自带一种时尚气息。而这种含混,正好给了Loft野蛮生长的空间。
2012年以后开盘的Loft公寓,基本上都坐落在商业用地之上,所以严格来说,我们所见的“商住两用”口号,也仅限于使用层面——住户可以把这些房子当家,但在性质上,却不属于住宅。
北漂的中转站,北漂蜂巢。
这两个名字,说的都是同一个小区,北京像素。位于朝阳和通州交界,是全北京最大的商住Loft楼盘,9800套房子里容纳着三万北漂,住在这个“北漂蜂巢”的小区里,每天早出晚归,一如勤奋的工蜂。2009年,刚开盘的北京像素一平不到两万元,一年后,北京开始限购,不在限购范围的北京像素价格一路走高,最高时候破了七万元。遥想世纪之交的2000年,这儿还是一片庄稼地。
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商住公寓项目,北京像素成为很多来到北京,暂时没有购房资格人群的首选。因为那会商住还不限购,再加上北京像素loft复式、飘窗设计等各种因素,最关键的是,总价不到200万元,因此在年轻一族中比较畅销。
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北京像素均价涨到6.5万元/平方米,虽然单价高,但因为总价低,并且不限购,房子依然抢手。
变化发生在2017年,3月26日晚间,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要求在建在售商办项目不得卖给个人,商业银行暂停购房贷款。从此,北京商住市场一蹶不振,北京像素的价格也一路下跌,跌跌不休。
跌的有多惨烈呢?
房价大涨,市场最夸张的时候,北京像素小区内有北京像素小区内7家链家,8家恒洋,2家我爱我家,在政策发布后全部关门大吉。最终只剩下三家中介门店还在维持。
2016年,北京一城商住项目成交量高达6.6万套。次年,北京出台了“326新政”,叫停“商改住”,严格限制商业住房的使用。很快,其他一线城市也纷纷跟上,以Loft公寓为代表的商住公寓迅速降温。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北京像素”的开发商中弘股份也一夜间跌落神坛,负债累累。
从那时开始,北京商住房的地位一落千丈,商住房这颗烫手山芋,握在手里又丢不出去。
相信当时不少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先凑钱买套北京像素loft,买房安家,等过几年交够社保,有买房资格后,再置换一套普通商品住宅,从而实现华丽转身。那时候的北京像素房价还在飙升,商住房还是炙手可热。如今,价格不但腰斩,甚至找不到一个愿意接盘的人,除非在价格低线上一降再降。
北京像素紧挨着六号线草房站,交通便利,前往各大CBD很方便。因此,也成为很多北漂进京的第一站落脚地。随着常营周边商业的发展,北京像素的出租房源成为了服务人员的居住配套,比如有的饭店租上几套房子,拿来做员工宿舍,一套50平米的复式里,轻松可以塞下十几甚至二十人。
北京像素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聚集大量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和创业人士。无论你是怎样的北漂,在这里,总能找到和自己类似的人。北京五环外的不少小户型小区也曾定位年轻人,但并未能如北京像素这样自发地吸引北漂,宽容着这些走出大学宿舍不久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种种尝试。
这个北漂社区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不出小区就可以满足一切所需:外卖、养生馆、按摩房、轰趴馆、桌游吧、健身房、基督教会、占卜房、超市、宠物医院、酒吧、咖啡馆、理发店、订票点……
北京像素甚至还有自己的APP,可以推送小区突发信息,从招聘求职到个人私教,从爸妈圈到跑腿代购,从影视圈到医美,从家装维修到租友吧,各种生活服务应有尽有。更新最频繁的还属宠物信息,寻走失的或求领养的。若是谁遛狗不规矩被拍,很快就会被人肉出来家住哪栋哪单元。
但是看似和谐之下,商住楼的诟病依旧存在。因为物业不给力,缺乏维修,各种设施老化,楼内就像老旧的宿舍。并且每层有35户,电梯只有6个,平时也不能保证全都正常运行。电梯间、走廊上总是贴满了无数的小广告,也无人清理……
政策的风口几经变动,但还是很多人趁着风浪稍微停歇时短暂的政策空窗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Loft。即使足够幸运,买到了可以住人且不是违建的Loft公寓,那些Loft公寓经常被诟病的问题,诸如50年产权、商水商电、首付比例高、只能商业贷十年、入住人员混杂、无法落户、上下楼梯不便等问题仍然无法避免。可话说回来,如果Loft真的这么糟糕,为什么还会有人买?
买房无非两种目的,自己住,或者投资。如果是跟风买Loft公寓来投资,那确实容易化身韭菜。公寓的转让税费在15%到20%之间。就算你不卖,想租出去当房东也不划算。虽然一般来说,相同地段的公寓售租比都要高于普通住宅,但对比今天的房价,多少还是显得有些杯水车薪。简单点说,租金不仅覆盖不了月供,如果房价够高,可能连通胀都跑不赢。而且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商住楼,政策风险极大。比如提到的北京像素,一夜熔断,有业主屯了好几套房子准备发财,结果却走上了天台。
种种风险也压低了Loft房型的流动性,业主连降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也没能出手的案例比比皆是。浏览网络上的讨论就不难发现,力挺Loft的房主,相当一部分是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白领,他们购房时对投资的考虑较少,而是纯粹以自住为目的。且不说在北京掏空全家六个钱包都不一定能拿得下来普通住宅,单单是购房资格都能让年轻人等出中年危机。
在资金和限购的两面夹击下,不限购、相对便宜、50平小户型能当一百平用的Loft公寓,自然就成为了年轻白领没有选择的选择。咱不讲投资,居住还尚可,毕竟各种网红Loft层出不穷,可是一旦涉及到置换,涉及到需要考虑至少两代同堂,考虑学区考虑落户的时候,这块遮羞布终究会被扯开。
不能落户
如果买房是为了落户,一定要谨慎考虑,大部分LOFT不能落户,也不划分学区,只能满足过渡型居住。想要解决落户的同志还是要购买70年大产权的民用住宅,但民用住宅绑定户口、医疗和教育,所以房价高。
首付比例高,且只可商贷
商业房产的首付比例最低为50%,并且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只能走纯商业贷款,商业用房的贷款最高年限为10年,这无形中也会给购房者带来一定压力。无论是初次购买还是转手,给你一张图,自己体会吧。
水电物业费比民用住宅高
LOFT属于商住房,毋庸置疑它的各项收费标准都是按照商业住宅的收费标准来的。水电物业费一定比70年产权的民用住宅要来的高,有些商住房甚至不通燃气,那就只能用电磁炉做饭,简直是煮饭党的噩梦。
私密性弱
大部分loft都作商用,人来人往,鱼龙混杂,作为“商用”的邻居肯定要糟心。周围会遍布很多小公司,居住上可能有点小不爽:走廊上的声音、饭点拥挤的电梯、以及想睡又睡不着的伤痛…
居住条件限制
LOFT只适合安静的美男子或美女子,老人腿脚不便,爬上爬下危险系数高;小孩子住的话,敢让他在楼梯上爬来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