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业主分享的购房心得
前几天,在宝安(深圳)下定买了套房子,那天距离我28周岁大概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由于是小产权房,所以是全款,经济压力也不小。
由于是小产权房,所以我总觉得不算买了房。
为什么要做?
从有想法到落定,大概经历了4个多月的时间,我想记录自己的经历,多年后,可以印证一下与预期的差距。
百度上搜索“房子意味着什么”,大概有几十上百页吧。知乎上搜索“房子是什么”,讨论栏基本也是拉不到底。我无意看答案,我猜大概就是说资源、资格、压力,肯定也不乏很多轻描淡写地炫富和冷淡的羡慕妒忌恨。
我有个可爱的表姐,我喊了她很多年家姐,因为她待我好如家姐,她催我买房一年多了,冥冥中的想法终于在一篇公众号推文下演变成动力:《逃离北上广深的那些人,正在亲手放弃自己的下一代》。不太记得文章的内容了,结论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北上广深,我们的后代还会重蹈覆辙,成为新的深漂。
我的父母在我2岁多的时候带着我随经商的外公来到深圳,那时的上下沙就像现在的宝安沙井和龙岗坪山,到处是工厂,他们在厂区包食堂。外公年轻的时候是个飞行员,婚后做了教师,因为养不活孩子又下海经商了,据说做蔬菜生意的时候也曾发货多省。如果这些属实,那父母跟着外公好好干,在深圳落脚是极易实现的。然而父母待了两年就回老家农村了,之后便都是“清贫坎坷”的生活。我父母并不是不能吃苦的人,而且母亲做生意很精明,离开深圳的缘由肯定是多方面的,作为晚辈不打听父母的私事。
感叹的是,20年后他们的子女又来到这片土地上,求学、工作、恋爱。我曾工作到凌晨4:30,第二天9:30正常上班,我妹妹现在一个月15天以上都是要22:30以后才能到家的。如果我也走了父母的路,那我的下一代就会走我的路。
我的父母当年在深圳落脚,说的不好听点哪怕笨只要当牛卖命干,50万的成本肯定也在深圳落脚了,那我上深大应该是轻轻松松的,要买房父母是不是也就可以支援多些?到我们这辈,说的不好听点只要肯花心思拼命干,500万的成本在深圳也可以落脚了。到了我的下一辈,5000万的成本不知道是不是不太够了?所以:为下一代也为自己,勤建工事,方能进可攻退可守。
我只是一个18线城市郊区长大的二流学校的普通大学生,日常勤俭,善于做些主流投资,懂得“省下来的才是钱,开源比节流重要”。我仅是社会中等水平的智力、能力、背景,所以我认为我可以做到的事情,其他人也可以;反推就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所以我相信,全深圳那么多人能靠自己买房,我当然也可以。当然,我没打算降维,我本性贪玩得很,每年都要远行好多趟,这钱轻松覆盖别的姑娘买包包鞋子和奢侈品,我只是打算降低远游的频率、减少无益类社交、削减非高频使用的费用支出、增加纯精神类爱好培养。
如何挑选?
现在我们再来聊聊我是怎么下手做这个事情的。我决定买房的时候没有过多考虑钱够不够,我只是内心坚定要给自己一个攻防兼备的工事,钱不够就多几年贷款嘛,所以我首先做的是挑选在哪里买。
国内地产市场已经分化,涨的涨,跌的跌,不存在普涨普跌了,看全国数据已经没有意义。
当城镇化程度在55%以下的时候,城市的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会上升,不同规模的城市都在扩张,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聚集。
当城镇化程度在55%-70%的时候,中小型城市增长放缓,大都市圈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伴随着制造业的绝对衰退,服务业的相对发展。
当城镇化程度超过70%的时候,人口持续向大都市圈集中,中小型城市人口的增速放缓,期间伴随着服务业占据经济主导,经济和公共资源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
如果我们赌国运繁荣,党政稳定,那么贫富差距持续加深是必然的,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周而复始,从无例外。贫富差距的体现之一是好资源会高度汇聚,特别是医疗、教育等不可代替的优质稀缺资源。前面我也说到了,论留在深圳的成本,父母那一辈付出的是血汗,到了儿女辈的我们要叠加好多“心计”,到了孙辈怕是越难实现了。
刚才是从大势上来说不可逆,必须定居大都,现在就在微观上看看什么时候是契机。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买房是“人生大事”,但并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同为社畜,可以考虑在不同的阶段升级房子,虽然会因此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在上升周期中,这是应该付出的“低”成本。读了很多论文和大大小小的公众号、主流非主流媒体论点,这些文章据点不一定立得住,却足以煽动人内心的焦虑,进而我认真研究了深圳的十二五规划,锁定了宝安。
房子买的是地段,地段的优势源自于人口,人口的依据是政策。“短期看金融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大家肯定倒背如流。人口是基础生产要素,没有人要什么房子,没有人谁接盘,没人接盘怎么让市场流动起来?关于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戏码,我就不照搬到这里了,我们可以直接看别人整理好的数据。
有个名词叫“超级城市”,是指常住人口2000万以上,北上已超,深广官方发文是未超,但深圳承认管辖人口已超2000万,且深圳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口是最多的,与此同时深圳还给出了四大城市中最具诱惑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人口密集度方面,深圳5963人/平方公里,是上海的1.6倍,是广州的3.1倍,北京的4.5倍。但作为全国最具活力城市的深圳,全市面积只有1996平方公里,仅北京的1/8,上、广的1/3,比起重庆、南京、杭州、武汉、苏州、成都等人口500万量级的城市中,深圳面积最小,已经无县可改区,顶多也就填填海,了不起来个飞地“深汕合作区”,土地稀缺性可见一斑。以上的数据都是网摘,可能有失偏颇,仅做个参考。哪个城市还会涨,答案各自想吧!
“来了就是深圳人”啊!深圳落户(有限定条件)补贴本科生1.5万,研究生2.5万,博士生3万,本科生以上宝安区再补1.5万,这样的政策红利还只是其一。你说你打算落户哪里?当然我们不仅要看哪里人多,还要看是什么人,这决定了接盘速度和质量。
在深圳,宝安占地大、厂区多,拆迁成本相对低,也是剩余平地最多的地方(深圳是山城)。罗湖商贸,福田政治金融,南山网络科技,龙岗电商,龙华宇宙中心嘛。宝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对外链接的物理枢纽点,还有在建的大空港、大学城、科技城、全球最大会展中心。这些信号,代表着有购买力的新生力量会聚集到这里,也代表着这3万块引进来的人是可以留得住的。有了年轻人,就有购买力,年轻人大都勤勤恳恳、花销不大、年年涨薪,很快就要买房结婚,生了孩子还要换房,这都是板上钉钉的流动率依据。所以,你买房落户会选择哪里?事实证明,虽然租金不高,但买了之后大概1周的时间,房子就租出去了。
与我交易的中介与我同龄,混得蛮熟,我甚至陪着他跑客户,发现他生意不错,过的蛮滋润,证明成交量不错。所以,房,深圳的,哪怕再偏,只要产权清晰,要大胆买。地铁边太贵,就买个偏远点的,地铁很多站点是以村名命名的,照着地铁规划图买那个村的,毕竟一个村的能远到哪里去?建议初期买个小户型,刚需群体大,转手更容易点。深圳别怕交易的问题,只是赚多赚少而已。
洋洋洒洒近3000字了,还未扣小产权主题,说的自己好像真的买了房似的,真叫人害臊,该骂我是个标题党。
小产权是权宜之计,我并不提倡买小产权。现在这般,为的是干赢通胀、加杠杆强制储蓄,为的是2年后看能不能换套首付钱。
小产权也分很多类别,在买之前以为就是农民自建房,后来才知道要分年代、分持有人,有村委的、大型社区开发商的、小开发商的、自称开发商的、土著自己盖的,还有假得要死的红本、绿本、律师见证,以及历史遗留、两证一书、土地以租代售、各种五花八门的过户。我的看法是风险自担,个人交易的不要碰,小社区不要碰——好歹维权的时候有人一起拉横幅吧?群体性事件容易获得关注,才有舆论压力。千万小心中介,“都是这样弄的,很好卖、很火爆啊”之类的话听听就好,哪怕是真的,也不轻易冒这样的风险。股票再亏也能剩一点,小产权只有零和一区别。接触了那么多中介,手里小产权房交易速度快得合不拢嘴的大有人在,也看过中介一直在努力某一套居住无瑕疵的房子,销售情况却毫无进展。反正我只挑成熟大社区,偏远无谓,产权有别!买的时候,逼着多方签了各种各样的字,好歹也是读过点书的人,那刻才知道法律、文字、语言、气场都是非常有用的东西。
凑钱很艰辛
房子我看中了,但家里原本并不支持我买房,父母认为女儿家好好保养自己,为人善良向阳就好了。可这不是看中了嘛,所以我瞒着父母,开始精密计算自己的筹款能力和还贷能力,不得已也跟几个朋友开口借钱,借是情分,不借是本分,也受过两个朋友的拒绝。其一我相信是手里真的暂时没有钱,但我非常信任另一个朋友也拒绝了,让我诧异的是对方似乎怀疑我拿钱是不是真买房。我不知道是我看上去那么弱,还是我那么不值得被信任,为此我还纠结了一晚要不要跟对方解释一下。毕竟以前做业务的时候对方也很支持啊,也帮对方管理过大额资金,这次小钱倒不愿意借了。我经历了几夜脑子里都是加减乘除的日子,终于在交钱前一天16:00凑够了钱。讲钱的事,不是记录钱难,难的是一个人全扛——没人商量太辛苦,但横竖是一个好经历,一场低成本重感受的练习场,也奉劝大家粮草先行,要有筹划。幸好后来父母开明,决定支援我,赶紧用家里给的钱把朋友帮我刷信用卡分期、瞒着家人借给我的先还了。这便是我第一次借钱的经历,都是社畜,相互扶持,内心感受万千,倍温暖。
咨询电话:136 2007 8643 (微信同号)本文整理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