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最快年底发布深圳将是最大的利益受益者

   11月初,据媒体综合报道: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梁锻炼日前在香港出席一场推介会时透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基本定稿,深圳小产权房政策,准备报国务院审批,争取年底公布。

  是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重点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心。

  只要你能颠覆世界,世界也将为之倾倒。

  如果问我,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那么,我的回答是:正如90年代承载改革开放试点重任,这一次,粤港澳湾区城市就是处在“政策风口”。

  发展大湾区经济已是世界经济强国的“标配”,如世界知名的三大湾区经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均凸显了美国和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力,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彰显出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力逐步踏入“大而渐强”的阶段。

  在机遇的垂青和时间的加持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令外界有诸多的遐想和愿景。

  8月份,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正会同粤港澳三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广泛听取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尽快按程序上报。

  受这个消息的刺激,A股里的“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当天一度涨幅居前。

  “一路一带”战略上升为“国家级”的三大规划之一,而粤港澳湾区则是“一带一路”战略最重要的关键节点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亮眼”,是因为这里集中了中国三大“一线城市”,是市场经济机制最完善的区域,也是当前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

  谈到“一线城市”,大家公认的说法是北上广深,如果算上港澳台,香港肯定入选,而台北的综合实力有被杭州、成都全面超越的迹象。

  5大一线城市,3个汇聚于珠江口100多公里的距离内,这不仅是中国的城市奇观,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

  一、粤港澳大湾区价值几何?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24万亿美元以上,已经是人口和经济体量最大的湾区经济之一。

  1、深圳前海未来极有望承接香港金融中心职能及深圳CBD功能的地位,地位并不亚于陆家嘴。

  2、与同等战略地位的京津冀、长三角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没有明显的核心城市,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没有“一极独大”的区域龙头,经济结构最健康。

  政治中心——广州、创新及金融中心——深圳;环绕一圈强三线城市,经济各有特色、互不相让;除了港澳外有南沙及前海两大自有贸易区;同时有三个世界级大港:南沙港、盐田、香港;三大机场.....

  3、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出现了大都市圈化的雏形,建成区连成一片,深圳周边的东莞、惠州、珠海房价已经得到反映。

  粤港澳湾区的未来,极可能类似于旧金山湾区的发展趋势,分工明确,产业全面开花。

  4、十二五规划十三五期间,粤港澳湾区的轨交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南北两端的深圳到广州只需要半小时,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对世界级技术难题5年的攻关,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这也意味着珠海连接线全线贯通。2018年全线通车后,珠海至香港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

  港珠澳大桥在珠江口形成了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要骨架,充分打开了大湾区发展的想象空间。

  5、粤港澳大湾区移民基因、束缚最少,超强民营经济总部聚集,创新能力最强。

  旧金山及洛杉矶市美国移民流入的首选区域,使得人口红利持续,相对于美国传统经济重心东北部,当地经济保持长久的活力。

  旧金山地区也是美国创新和创投之都,距离旧金山市区往南60公里的硅谷,有着美国最大的科技公司总部群(苹果、FB、英特尔等)。

  相对而言,粤港澳湾区具也是中国省外移民人数最多的地区。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广东省也已经成为人口第一大省。

  粤港澳地区也集中了中国最著名的科技公司,包括腾 讯、华为、中兴、网 易等。以深圳为代表的移民城市造就了中国市值最大的民营经济巨头,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中国大陆各城市首位,作为中国版的硅谷并不为过。

  二、谁才是大boss?

  一个经济区,必然有龙头。按照目前的规划编制方式——“粤港澳三大省级单位协商,上报中央确定”,则龙头必然是香港。三大城市的排序,也必然是香港、广州和深圳。

  第二个层面,则很有可能是佛山、东莞、澳门、珠海。其他4个城市(惠州、肇庆、中山、江门),则居第三层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表格,里面展示的是大湾区11个城市的资金总量(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和国民生产增值(GDP),数据截至2016年末的。我始终认为,资金总量是更重要的单项指标,而且更真实。至于GDP,则比较水,只能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注:上述数据截至2016年末,来自各地统计局

  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香港、深圳、广州汇聚的资金总量位居前三,而且差距明显。香港几乎相当于“深圳+广州”,而深圳则超过了“广州+佛山+肇庆”。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提供一下其他城市的数据:北京截至2016年末是13.8万亿元,上海是11.1万亿元。

  在资金总量上,仅次于广州的内地城市是杭州,总量大概是3.34万亿(台北大概是这个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港深穗三大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的,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

  我们可以发现,从汇聚资金总量角度看,大湾区的东岸远远超过西岸。如果把大湾区看做一个大写的字母“A”,则右下角的“香港+深圳”明显重于顶端的广州,更远远超过左下角的“珠海+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是5.65万平方公里,香港的面积是1104平方公里,深圳是1997平方公里。由于“香港+深圳”的面积还不到广州的一半(也不到上海、天津的一半),所以港深事实上可以看做一个城市。

  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就发现,大湾区一共汇聚了26.35万亿的资金,但在广深这个狭窄区域里(占大湾区面积的5.5%)汇聚了大湾区63%的资金。

  很显然,“港深”是大湾区绝对的中心。

  另外两项指标也支持了这一点:

  第一,在刚刚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名单里,深圳汇聚了7个世界500强总部(平安、华为、招行、万科、恒大、正威、腾 讯),香港汇聚了6个(华润、联想、来宝、友邦、怡和、长和),广州2个(广州汽车、南方电网),佛山2个(碧桂园、美的)。

  第二,深圳和香港都有世界级的股票交易所,其总市值、流通市值、IPO数量和金额,都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香港,还是全球公认的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此外,香港和深圳都是航运中心、物流中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五和第三。(上海第一,新加坡第二,“宁波+舟山”第四)

  三、深圳正在赶超香港?!

  北京和上海已经超过了香港。下一个真正超过香港的,将是深圳。

  这不仅仅是指GDP,那玩意充满了水分,意义不大。主要看的是:第一,资金竞争力;第二,人口竞争力;第三,科技竞争力。

  2000年末的时候,香港汇聚的资金总量是3.69万亿,广州是0.62万亿,深圳是0.32万亿。当时香港是广州的6倍、深圳的12倍。但16年下来,到了2016年末,香港只有深圳的1.55倍,而深圳反超了广州。

  今年上半年,深圳“资金总量”的增速超过10%,是“北上港深广”五大一线城市里增速最快的。

  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已经连续16年全国第一,而且基本上占全国一半,远远超过香港。

  此外,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份进入2017年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单就会发现——广州的恒大,刚刚把总部迁到深圳;而“香港的华润”,也在把总部的很多部门迁往深圳。未来华润在香港,只会保留一个象征性的总部。

  至于联想,那本来就不是香港的企业,是北京的。而李嘉诚的“长和”注册地已经搬离香港,整个家族也在淡出。

  所以,用不了几年,香港的世界500强总部数量将跟深圳差一大截,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事实上,深圳拥有的500强总部,已经相当于印度;深圳获得PCT专利的数量,也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间建立了两个合作区:在前海,是香港向深圳传授金融开放和管理经验;未来在河套地区,将是深圳带着香港一起搞高科技。

  四、最值得期待的“大湾区”项目

  由于上海和上海自贸区的存在,金融上的开放很难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前海)取得重大突破。所以,小产权房 ,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大湾区项目,恐怕还是基建方面的。

  港珠澳大桥已经基本上建成,所以在粤港、粤澳、港澳之间,大项目不多了。也就是香港高铁,以及修建连接深圳机场到香港机场的海底通道。意义更为重大,并将影响到格局和资产价格的项目,恐怕主要在内地城市之间。

  而大湾区最值得期待、最有价值的项目,大多都围绕着深圳和临深城市之间。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铁,以及深圳和东莞、惠州之间的城际铁路、地铁等等。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香港澳门和内地之间受制于一国两制,其海关有阻断人流、资金流的重要作用。基础设施再便利,很多要素也无法流动。但广州、深圳这两个大城市,跟周边城市是无障碍流动的。

  相比广州,深圳面积更小,只有广州的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深圳汇聚的经济动能(以“资金总量”为标准)是广州的大约1.4倍,自己面积太小无法承载,只能外溢。在这个过程中,东莞、惠州和中山都将显著受益。事实上,在这些城市新房成交量上,60%都是深圳客在买。

  广州总量偏小,面积偏大,能外溢的因素不多。所以,即便周边城市跟广州实现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恐怕还是被“吸走资源”的机会更多一些。

  五、谁是最大受益者?

  粤港澳大湾区,将给所有的区内城市都带来红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哪个城市获得的机会更大?接下来就来排个序。

  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珠三角的升级版,这个版本并非是简单地扩大面积,而是从各城市的产业、功能、定位、资源出发,通过统筹规划、临近融合、鼓励合作等方式,使得大湾区内部城市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达到 1+1>2 的效果。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是重要的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深圳是国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航运中心(深圳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香港和广州);广州是贸易中心、区域的文化、医疗、物流中心。广州处在珠江口 "A" 字形尖上,深圳和香港都处在珠江口东岸,从大格局来看,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是大湾区梁金中轴线。

  个人认为,11 个城市中最受益的是东莞。

  中国5大一线城市,3个在珠江口。能夹在三大一线城市之间的,只有东莞。所以东莞是左右逢源的城市。

  其西部区域(比如虎门),正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梁金轴线上,这个轴线从香港开始,途径蛇口半岛——前后海——宝安中心区——深圳机场——虎门,最终抵达广州南沙、广州市区。而东莞的西部,恰恰在梁金轴线的中间位置。

  另外,东莞是制造业中心,地缘优势明显,且营商成本相比于香港、深圳和广州低很多,相比于其他城市有承接三个大哥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和距离优势,未来东莞很有可能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仅次于港深广,领航第二层次城市。

  有人会问,为何在珠三角版本中,东莞没能够拥有这样的机遇?其实大家心里或多或少知道些,在大湾区之前,广州、深圳与香港暗暗较劲、互相挤兑,竞争多于合作,广东省还将珠三角九城划为了三个小圈:深莞惠、珠中江、广佛肇。

  三个小圈之间相互竞争,因此东莞的地理优势虽然相比佛山优越,但 GDP 和资金总量一直被佛山压着一头。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到来,更有利于东莞一展拳脚。广州资源重心南移(南沙自贸区)能让东莞享受到更多来自广州的外溢资源,深圳部分产业已经转移到了东莞,包括华为终端总部迁到松山湖,后续还将有。

  香港的部分低端产业迁出地,东莞也会是首选。因此,东莞未来将继续承担制造业中心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将分担来自深圳的部分创新中心任务。

  广州、惠州是第二受益者。

  在香港、深圳、广州第一层次中的三个城市中,不得不承认广州的综合实力相对弱一些。衡量超级大城市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金融与科创。

  金融排序:香港、深圳、广州;科创排序:深圳、香港、广州。

  广州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广州的东进、南下极具战略眼光,广州看到了,珠三角的地理中心在广州,但经济核心是香港和深圳。

  广州连续10多年坚持不懈发展南沙,占据了珠三角核心区,拉近了跟深圳、香港的距离。而深圳这些年也西进,而且沿着珠三角梁金轴线北上(机场北片区,规划了全球最大会展中心)。于是,广州、深圳一个南下一个北上,大家最终在南沙到深圳机场北一带实现“会师”。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深圳和广州原来是对视、竞争、远离的关系,现在是临近、融合、合作的关系。

  过去与深圳的挤兑、远离关系将得到彻底改观,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再加上广州的医疗、教育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中,广州将继续承担大湾区的物流、教育、医疗中心功能。

  惠州则主要受益于深莞惠都市圈。它正在建设地铁 1 号线,将与深圳地铁 14 号线对接,预计未来将有 5 条地铁分别于深圳轨道交通对接。

  将承担深圳的人口、产业转移职责,惠州还有大亚湾优质海景资源,未来可以承担大湾区度假旅游胜地。

  然后是深圳、香港。

  香港与深圳,一衣带水。资金总量之和近 16 万亿元,实际管控总人口 3000 多万,这两项均超越了北京、上海。两城是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深圳还拥有强大的科创能力,香港则拥有先进的高等教育、医疗机构,在大湾区融合、临近与合作的原则下,香港与深圳互通有无、齐头并进,深圳可以点燃香港的经济发展势头,香港则可以补齐深圳的高等教育、医疗短板,使得香港与深圳真正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届时,提到北上深时,深圳底气将会更足。

  香港、深圳自身能力不多壮大,与此同时还需要向外,也就是向大湾区其他城市输送能量、资源、产业,因此受益程度相对来说要比东莞、广州、惠州略弱一些。

  在顶层设计中,深圳估计会定位为金融、科创、航运中心;香港应该是金融、贸易、教育、医疗、航运中心。

  再就是珠海、佛山、中山、澳门。

  珠海、佛山和中山属于第三层次城市,营山成本相比于东莞还要低上许多,未来也是承接香港、深圳、广州产业好地方。

  珠海临近澳门,港珠澳大桥预计今年年底将通车,相比于东莞,在承接香港部分产业市地理优势更明显,毕竟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直达。

  佛山,一直与广州号称广佛同城,目前是珠三角综合实力排在第三的城市,一直都是广东地区制造业中心,主要产业有陶瓷、家电、纺织服装、家居制品、塑料制品等,在大湾区时代,佛山一方面继续承担广州产业转移的责任,另一方面将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深度革新,又制造向创造转变。

  中山则寄托于深中通道。深中通道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方便了中山与深圳的交流,而是着眼于整个珠江西岸,大幅度缩减了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澳门和珠海到深圳的时间。中山的地位也会因这条通道而变得不一样。

  澳门由于是特别行政区,因此在行政级别上是与香港、深圳、广州同一层次,在综合实力上则和珠佛中同一层次。澳门主要产业是博彩和旅游,未来或将承担大湾区娱乐、消费中心功能。

  最后是肇庆、江门。

  肇庆和江门在 11 个城市中,属于第四层次。肇庆过去一些年,人口处于流失状态,江门人口滞涨,几乎没有竞争力。尽管是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成员,但九个城市内部组团抢夺资源,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挤兑多于合作,肇庆、江门毫无争夺的力量。

  大湾区时代,强调城市之间融合,内地与港澳之间深化合作,优化升级产业并展开集群式发展。肇庆与江门,必然能够在相互融合与深化合作中获得政策、经济等资源的支持,从而改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流失与滞涨的现象也将得到扭转。

  江门发挥衔接粤西与珠三角的功能,肇庆承担起大湾区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通道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