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华议政会热议“出行难”)
“四号线暑期客流超过60万人次/天,早晚高峰期人都挤成了照片”、“跨二线关出行客流最高达33.6万人次/小时,是4年前的2.8倍”、“市儿童医院每5名患者中,就有1人来自龙华”……这是龙华交通出行的需求侧数据。
而在交通供给侧,尤其是在被寄予厚望的轨道交通方面,深圳小产权房,“到2030年,龙华区地铁里程103公里,不到全市1/10,且到2025年不会增加线路,轨道线密度远低于其他区”。
17日下午,龙华区统战部主办的“同心龙华”议政厅首期活动,聚焦“如何破解龙华出行难?”围绕龙华居民的出行难题,以及龙华片区交通设施建设的中远期规划,议政代表们纷纷“吐槽”献策。而由此披露出的最新数据,两相对比令人大跌眼镜。参会的市民代表直言,龙华已经被严重边缘化。
出行需求旺盛“早晚高峰期坐4号线,人都挤成照片了”
龙华区居民交通内外出行究竟有多难?“同心龙华”议政代表并未直接给出直观答案。然而,代表们披露出的各种出行数据,却让外界首次见识到了龙华片区交通需求的极度旺盛。
作为深圳北站所在区,龙华是许多人来深的第一站,也是落脚点。据了解,目前龙华区实际管理人口已接近300万人,其中老城区龙华街道以20平方公里,承载着近8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近4万人。
与惊人的人口密度相伴的,是令人惊讶的出行需求。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专业院院长刘龙胜在议政中直言,过往,由于龙华片区地处城市中心,多区交汇,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将其定位为全市交通枢纽中心与福田中心区配套片区,大量人口向该片区聚集,职住分离,形成“潮汐人口”现象。加之龙华片区建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9.8%。最新数据显示,梅林关跨关出行客流高峰达到了33.6万人次/小时,是4年前的2.8倍,拥堵呈恶化趋势。
龙华区人大代表、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满姣亦有同感。她表示,港铁四号线原本计划2009年开通,彼时预测最高客流量为2万人次/天,而实际开通的2011年,这一数据变成了20万人次/天,增长了10倍。如今,适逢暑期,4号线日客流高峰已超过60万人次。刘满姣引用一句颇为流行的网络“吐槽”说,“早晚高峰期坐4号线,人都挤成了照片了!”
供给不足到2025年轨道线路不增加
惊人的出行客流,令议政会参与者们大感震撼,而如何破局,作为大运量交通载体的轨道交通,成为关注的焦点。
然而,议政代表龙华区人大常委、农工党龙华区直属支部主委陈可馨披露的数据,再次令人震撼了一回。
陈可馨的另一身份是龙华区建筑工务局总工程师,对轨道交通建设相当熟悉。议政会上,她在现场吐槽称,根据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2016年—2030年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深圳市共规划轨道交通线路32条,总规模达1142公里。其中,龙华境内有9条轨道线,包括在建的地铁4号线三期工程,总长103公里,不到全市1/10,然而,今年7月份刚刚获批的轨道四期建设规划中,龙华并不在列。“可以这么理解,村委统建楼,到2025年,龙华地铁线路不可能增加”,陈可馨的语气中充满无奈。
另一方面,与其他区相比,龙华区轨道线网的密度也远远落后。福田在轨道三期修编之后,2020年地铁线网密度是1.64,罗湖是1.39,南山1.75,而龙华仅为0.38。
陈可馨直言,从交通设施建设角度来看,对龙华也极其不利。 目前原特区内有6个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的接驳点,龙岗、坪山也有6个,龙华仅有深圳北站1个。
“龙华区被定位为城市副中心、福田中心区后花园,现实中,龙华也的确承担着中心区资源的外溢,扮演着中心区外扩的腹地,因此与中心区的交通连接是最大的交通需求。如今4号线已经严重超载,日客流量居全市之首,加之观澜片区未来存在大量城市更新项目,交通出行需求更加惊人,然而,轨道交通覆盖几乎完全缺失”,陈可馨说。
为了适应龙华片区的发展形势,在龙华新区时代,曾经大力推动22号、25号线的规划建设,前者即为俗称的中轴线,从福田区沿着城市中轴,与梅观高速平行,一路向北;后者为局域线,着眼于破解大浪时尚城片区交通瓶颈。陈可馨坦言,上述两条线已经多次上报,并列入轨道交通规划,但至今没有纳入建设规划,仍需要进一步呼吁协调。
陈可馨披露的一系列数据,令参会人士一片唏嘘。市民代表王远方对记者直言,轨道建设的缺位,与龙华区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匹配,“感觉龙华被抛弃了!”
南方日报记者 吴永奎
(原标题:龙华议政会热议“出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