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说一个朋友的故事。
去年9月初,一个朋友要我帮他找深圳的房子,20003000万标的,他因为去年赚了不少钱,所以不打算贷款,想一次性付款。
我给他首推深圳湾,毕竟这里是深圳新贵们最喜欢的地方。靠海,环境一流,房子新,资产每年还能稳定升值。
当时半岛城邦一套164平米的5房报价2200万,如今已经报到3200万,半年时间,报价涨了1000万。
早几天他把龙岗一套别墅发给我,问我意见。
我说深圳湾的房价这半年大多又涨了三成了,你还不买啊。
他说无所谓,反正他不喜欢深圳湾,觉得性价比太差,住着不舒服,随便它怎么涨也不心动。
好吧,但我说龙岗别墅不会升值哦。
他说完全不考虑升值这个问题,他买房子就是住,当消费品。
好吧,我说那我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还是要你自己来决定,因为房子已经回归纯居住属性了,只要自己方便,体验好就行。
他平常主要做别的金融投资,也不看好房产投资。
不过把房子当成纯消费品,完全不考虑升值的,在我的圈子里还不多见,我接触的多数人,一般买房自住都会想着怎么才能升值最快。
所以,有钱人任性啊,不过这是在践行房住不炒,完全没毛病。
买房嘛,取决于个人喜好。
接下来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其中两次买房的故事,说说需要注意的。
我第一次买房是跟前男友去长沙合买的,知道你们最爱听这种狗血故事了,就破例说一说吧。
2010年国庆节前,我在网上找了一下目标楼盘,锁定之后,国庆节就直奔长沙,,到达售楼处,那时候楼市火爆余热还在,一听售楼员说只剩下尾盘了,我也没想到去多对比一下,就赶着下定金了。
133平米,单价好像是5300吧,后面加上契税和物业维修基金2万多块,总共大概是73万,首付加税费是24万,一人出一半。
那时候这笔钱完全可以在深圳关外买个小户型了,但我为了他的职业前途考虑,选择回长沙买房,工作。
房子没买多久,2011我跟前男友就分手了,这房子就成负担了!
因为长沙市场进入了熊市,房产证又还没到手。
后面房产证到手了,楼市彻底陷入了低迷期,房子死活卖不出去,亏太多他又不肯卖。
一直拖到2016楼市复苏才卖出去,具体几月我都忘记了,但卖在了大涨之前,因为我是主贷人,要腾名额买深圳,我也不肯等了,反正市场价谁要就赶快成交。
最后卖了79万,算上这几年的利息,我记得一共亏了11万。
这一次的教训是深刻的,很多像我一样放弃深圳回长沙买房的人都后悔莫及!
错失的机会谁都知道,深圳涨510倍,长沙到现在连2倍都不到。
关键是兜一圈,很多人最后还是要回深圳买,大部分是因为回长沙找不到工作。
即使买不起深圳,退一步买东莞惠州,因为临深的地方升值也比长沙快,当然最主要是解决了在深圳工作,又可以就近生活的问题,不然在深圳租房小孩上不了好点的学校,回长沙上学,两地生活也不太好。
所以我给你们的建议就是,如果你还不确定以后是否回老家去,那就先不要去买房,打算在哪里工作,就买哪里,如果不确定,你目前在热点一二线城市工作,那就先买这里,因为流动性好,买了不愁以后卖不出去。
假如我当时第一次买在深圳,房子就不会亏损,即便我回了长沙也进可攻退可守,房子也不用急着卖。
我回长沙呆了一年半,找到了现在的老公,为了他又回到了深圳。
别看我平常独立,不依靠男人生活,但其实我又是个挺依恋男人,很没有安全感的人。
2012回到深圳,第一件事就是买房,我看了一个星期房子,就决定了,我买房下定一般都很快,最长一个星期。
这个房子是一个大花园社区,当时是10年楼龄吧,三房97平米,161万,单价1.66万,首付加税费和中介费,大概是60万左右吧。他出40万,我出20万。
房子写他一个人名字,我也无所谓。
当时我们去南山CBD也看了一下,记得那时候好的社区大概是3万多了,一般的要2.2万,100平米的三房,踮踮脚也能买的起。
但他在龙华坂田那块上班,我那时候从长沙离职,到深圳工作还没定下来,所以就以他为中心,选了离上班最近的地方,觉得小区住的舒服,上下班也方便。
但几年之后回头一看,这就是大多数华为人和腾讯人资产差距大的原因。
因为华为人都买在了坂田,而腾讯人很多都买在了南山,起点不同,结果资产增值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坂田比南山升值差太多了。
所以我后面就坚决要卖了那个老破旧,一开始我老公舍不得,我卖了还跟我拌嘴,后面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就再也不BB了。
这种房子拿在手里,不仅不升值,还占名额。
后面买房我就坚决只买新房,次新房,学位房。这次我得到的经验是,回避老破旧,基本上不会错。大家别看我买房很专业,也都是走过弯路的。今天先说这三个买房小故事,点赞转发如果足够多,后面继续爆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