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如果要给目前的中国商业地产定调,该如何去诠释?虽然这个市场在经历了规模化的急速扩张之后,逐渐转变为平稳发展,开发商们的投资开发态度也逐渐趋向谨慎与理性。但竞争依然存在,稳定的收益、极具成长性的盈利空间,使商业项目长久以来未改资本市场宠儿的角色。
今年以来,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外资对中国(特别是上海、北京)商业地产的兴趣激增,造成频繁的大宗交易。据观点指数追踪2019年上半年四大一线城市大宗物业交易情况,期内大宗交易成交金额超过了450亿元人民币,外资成交占比一半。
除丰树、凯德、基汇及领展等专业外资集团,亦有越来越多原本专注住宅发展的房企作介入,一批业内耕耘多年,经验丰富的商业地产开发商正被视为学习对象。
能否对城市与地段作出前瞻判断、实施业态与定位的差异化、持续地健康管理与运营项目等,民治,是判断商业运营团队成熟与否的关键所在。
那么,商业地产营运该以哪几条作为成功的标准?
租金收入可能是最直观的体现,其能直接体现出开发商营运能力的高低,与营运面积之多寡。
但管理面积往往并非取胜的法宝。以港资开发商为代表,它们向来喜欢强调单个物业的高质量,而较少关注项目数量,“精耕细琢”是这一派的代名词。在这一层面,投资物业资产值或是一个更合理指标。
地段,地段,地段。布局方面,目前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仍然是最火热的投资目的地。但纵观全国,二线城市已然崛起,长三角的杭州、南京,中部地区湖南、长沙,川渝地区重庆和成都等同样吸引着众多目光。
为此,观点指数研究院在对企业进行长期的跟踪和数据分析,光明,以其突出的营运指标、商业管理、创新能力、品牌效应等为指标模型评选出2019年度中国商业地产TOP100。其中,营运指标作为最为主要反映企业商业运营实力和综合能力的指标,历来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而由此衍生的分榜单“2019年度中国商业地产运营能力TOP30”更是成为了评价企业实力的重要榜单之一。营运指标分为投资物业收入、投资物业资产值、管理面积、商业物业个数及布局等几个二级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
目前正是紧张的综合评选阶段,而在11月15日,100家代表着行业至高水平的商业地产企业,将在2019观点商业年会的舞台上重磅揭晓,上海这座繁华的商业都市也即将见证一年一度行业殊荣的诞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