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度)揭牌。学校选派50名专家和100名学生组成首批平度乡村振兴特派员服务队,同时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师生深入平度市16个乡镇的市县两级“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派驻村,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和产业技术指导服务,为下一步与平度市合力打造10个标杆村、50个示范村、200个提升村奠定基础。
金秋十月,农业大市平度各处硕果累累,遍地金梁,丰收的沃野上交织出一曲曲乡村振兴发展的绚丽华章。作为扎根青岛、矢志三农的一所农业类高校,自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度)以来,青农以创新驱动、智慧发展、科技服务为重点,加快了躬身服务平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步伐。
产学研协同创新
《山东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把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增长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推动“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因此,“要让科技惠农振兴乡村,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国内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专家、学校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说。
由尚书旗教授主持、青岛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沉甸甸的奖项背后,产学研协同攻关功不可没。
据介绍,在与项目合作的众多农机企业中,青岛市所属的三家农机企业都作出了较大贡献,清溪,其中就有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和青岛明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这两家平度本地农机企业。经过研究领域的成果合作转化,弘盛公司生产制造出了国内第一台花生联合收获机、世界第一台2垄4行花生联合收获机,实现了花生联合收获的挖掘、夹拔、去土、输送、摘果、清选、集果等关键环节突破性技术创新,所产机型不仅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种植模式和土壤状况,还远销印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明鸿公司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花生有序铺放收获机械企业。
目前,尚书旗教授科研团队正与上述两家公司就花生大型智能化新型收获装备创新研发以及胡萝卜、葱姜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提升与装备优化等项目展开持续深度合作,推动国内主要根茎类作物等全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
探索美丽乡村发展
探索“绿色发展”也是学校特派员们的中心任务之一。以示范园为基础推动当地农业绿色发展的“示范园+”模式深受群众欢迎,为实现传统农业提质增效,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夯实了基础。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就是“不但农药化肥少用了很多,而且质量更好了”。
学校特派员、资源与环境学院王凯荣教授的“夏玉米肥药减施增效田间试验示范区”带动和新增了平度蓼兰镇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2018年9月20日,王凯荣教授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鲁东夏玉米肥药减施协同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平度召开,蓼兰镇成为湿地保护和产业升级的示范乡镇。
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土壤与肥料岗位专家、学校特派员刘树堂教授率领团队一行6人在平度市新河镇和蓼兰镇落实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鲁东小麦玉米一体周年光温水肥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均衡增产模式构建”项目,结合平度市的实际生产情况,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和品质。
技术推进产业升级
“咱也有国家示范区啦!”今年以来,平度市东阁街道的众多农户心里喜滋滋。学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梨体系马春晖团队,先后在平度开发区建立了1000亩梨棚架式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大水坑,在东阁街道五亩兰村与青岛天鲜果蔬专业合作建立了连体式栽培新模式试验示范园300亩,在李园街道四家村建立了1800亩以梨、桃和葡萄为主的现代果业示范基地。通过连续多年的工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当地果业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特派员马春晖在原有基础上,在东阁街道梨示范园设立智能化果园实时监测系统,开展了精准化和数字化果园建设;在李园街道果树示范基地开展了营养大袋育苗和肥水调控技术试验示范,提高梨树育苗质量和移栽技术。目前马春晖的团队已经与平度市果树生产企业和果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了当地果树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升级速度和质量,特派员、蔬菜专家杨延杰教授团队也在积极行动,对接仁兆镇前头村“第一书记”,规划了该镇齐鲁医院蔬菜供应基地园区项目,青岛农业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为建设200亩冷凉蔬菜设施优质栽培园区,实现绿色蔬菜供应提供服务。现在该项目正进行二期规划,将直接带动周边占地2000亩的果实类蔬菜和果品种植基地建设,为规模化、全产业链打造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