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太冷了,都不想进厨房,还是直接在食堂买了吃方便。”1月15日中午,家住石景山新华社社区的王阿姨在新华社第二工作区的食堂窗口前排队。
向社区居民开放食堂,是新华社第二工作区建设“社区之家”时首先提供的服务。去年,类似的“社区之家”示范点在北京又新增了200个,让更多的居民能共享到相关服务资源。
共享食堂
根据居民口味调整 少油少盐成标准
王阿姨家在装修时曾经做过改造,把厨房改到了阳台,腾出来的地方做了饭厅,为了保暖和增加光线,饭厅和阳台之间只安了落地玻璃门。空间大了,但是一到冬天做饭就成了苦差事。“这些天太冷,出来的水很冰手。”从入冬后,王阿姨一家的早饭和午饭基本上都是在食堂里解决。“比在家里做省事儿。”
而王爷爷则准备多买点馒头。“晚上闺女一家三口过来,咱们餐厅的馒头特别好吃,多买点让她带回去。”
“这边餐厅的馒头虽然不是戗面的,但也很筋道,比超市里的好太多。”
“关键是放心,单位食堂定期检查,有人给咱把着‘进口关’,东西吃着踏实。”排队的几位阿姨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现在就餐的都是社区居民,单位职工的就餐时间要等到12点才开始。”鲁谷社区新华社社区服务站站长梁岩告诉记者。一日三餐向社区居民开放食堂,是新华社第二工作区的社区之家最先提供的服务。“食堂从2017年5月份开始开放,咱们社区的居民拿着房产证就可以办理饭卡,如今每天就餐的居民很多,比在院里工作的单位职工还要多。”梁岩拿出了之前的资料,一边翻着办卡登记数据和刷卡数据,一边给记者介绍,“食堂特意进行了改造,给社区居民提前开放半个小时,如今单位员工都是在二层就餐,把一层全都留给了社区居民。”
为了方便居民,新华社第二工作区的食堂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了改变,还与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一起专门询问居民就餐的意见,在收集了居民的反馈之后,特意调整了菜品的口味和种类,并且准备了打包盒、塑料袋,增加了外带服务。“咱们社区里老年人居多,为了更适应老人的需求,特意减少了菜品中油、糖、盐等调料的比例,多数都是少油、少盐,还增加了主食种类,特别受老年人的欢迎。”
共享图书馆
藏书三万多册 还能对接区图书馆
虽然是三九寒天,1月15日下午两点半,家住裕中西里的赵奶奶还是推着2岁多的小梁子下楼,到街对面的“读聚时光”青少年阅读体验基地。“给孩子看个绘本特别方便,没准还能碰到玩伴儿。天冷,孩子们不能一起在户外玩,又不好去谁的家里,有了这个空间,大家又能一起玩了!”
“读聚时光”青少年阅读体验基地,位于华展国际公寓B座的地下一层,之前是安贞街道的国防教育基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提高利用率,安贞街道最终决定把它改造成满足居民阅读需求、面向居民开放的“社区之家”。除了为社区经常活动的老人保留了舞蹈室、绘画室之外,阅读基地重点打造了儿童文学馆、低幼绘本馆、青少读物馆、青少科技馆等阅读空间。
“考虑到主要为青少年和儿童提供服务,我们专门安装了新风系统,铺了木地板,所有的书架都是根据房屋框架现场定做的,全部都是实木。” 阅读体验基地的工作人员赵楠告诉记者。阅读基地2017年初刚开放的时候,就举办了名家讲座活动,图书免费开放阅读借阅,吸引了附近裕中西里、裕中东里、裕中北里、华展公寓等多个小区的居民。
此后,安贞街道办事处又把朝阳区公共图书馆“拉”了进来,使阅读基地的存书一下子翻了几倍。记者在体验基地的大厅看到,朝阳区图书馆的自动借还系统设备就放在前台,附近的居民们可以直接在这里办理朝阳区图书馆的借书卡,并借阅所有朝阳区图书馆的藏书。“我们现在上架的图书超过3万册,朝阳区图书馆基本每个季度都给调换一次,假期的时候,附近的孩子们都到这里借参考书。”赵楠介绍说。
共享休闲娱乐设施
球场免费开放 多功能厅多次承接社区演出
除了食堂,新华社第二工作区从创建“社区之家”后,还把多功能厅和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了。
篮球场位于新华社第二工作区的西北角,紧邻西五环,南侧就是羽毛球场,场边有一排长座椅,冬日的午后,一位阿姨正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这两年,小区的居民们都习惯了到这里来锻炼身体。特别是夏天,已变成居民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学生们放假的时候,几乎全小区的孩子都在这儿玩,拍球的、打球的、跳绳的、踢毽子的……真是特别热闹。”
对居民开放的多功能厅,位于第二工作区的东南角,面积达400平方米,投影、音响、灯光等装备齐全,承接了多次社区文化演出活动,还时常招待居民看电影。
去年春节前夕,社区的老人们就一起在多功能厅包饺子,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年。“每年都有几次活动,当然我们需要提前申请,但人家单位基本都同意,有时候还要派出工作人员来给调试设备,坪山,我们很多社区居民都从中受益。”鲁谷社区新华社社区党委书记成慧说。
采访手记
互谅互让 共享才长久
私装地锁、噪音扰民、出入秩序等问题,成为近几年社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尤其在单位和居民“混居”的社区,几乎都存在着类似的矛盾。但是“社区之家”的创建,实现了单位和居民部分资源共享,辖区单位尽到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获得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而居民们也能享受到更多的社区服务,双方实现了共赢,由此,“不一致、不包容”的声音逐渐减少。但这种和谐,不仅仅需要单位向居民开放更多的服务资源,也需要居民更加包容,更需要相关部门适时、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比如,在新华社第二工作区,在辖区单位“让步”的同时,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也做了很多协调工作:借用多功能厅的时候,只从不靠近工作区的南侧小门进出,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正常办公秩序;停车的时候,尽量避开办公楼前的几个车位,给工作人员以便利……
“资源共享,咱们居民在从中获益的同时,也得多体谅对方的难处。我们社区工作者就是要帮助双方沟通,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都能互谅互让,才能更好地共享资源。”鲁谷社区事务部副部长聂纪军一再叮嘱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做好单位和居民之间的“润滑油”,他也正在协调社区资源,争取用“社区之家”补贴资金修复篮球场。
“单位能开放资源,松岗,受益的还是周边居民,我们也要及时跟进,保护辖区单位的热情。毕竟,这种资源共享方式坚持的时间越长,居民越受益,社区就会越和谐。” 聂纪军对 “社区之家”的建设有清醒的认识,也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