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深圳小产权房建筑面积要求 深圳做出这些探索

来深圳5年的王原不久前结束了“漂”在原特区外城中村的生活,搬进了位于安托山片区的百阁泉保租房。王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他说:“以市场价六折的租金享受市中心高品质的生活,让我们一家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在深圳的未来生活更有信心了!”

新市民、新青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关系着城市的未来。作为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净流入的超大城市,如何更好满足新市民特别是刚到深圳创业的青年人的住房需求,让他们更有信心地融入城市,深圳正在进行全新机制的全周期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探索。

龙华区安居尚龙苑。

龙华区安居尚龙苑签约入驻。

近年来,深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满足新市民住房保障要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创新提出“四跟”(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保障策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努力实现保障性住房高品质、多户型、便捷化、可持续。

“十四五”追加20万套(间)保租房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像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新市民特别是青年人群体上。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让年轻人更有盼头、更加安居乐业。

安居高新花园项目封顶。

近期,深圳对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作出调整,进一步提高了“十四五”规划的任务目标,将原来规划的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54万套(间)的目标,调整为不少于74万套(间),大幅增加的20万套(间),均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完成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30.62万套(间),完成率41.4%。这意味着到2025年,深圳将完成建设筹集超43万套(间)。

事实上,深圳已经开始布局“十四五”之后的发展需求。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2027年全市将累计新增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0万套(间),覆盖约350万-400万人。预计到2035年,全市保障性住房覆盖人群将达到约500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6%。

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累计供应保障性住房65.1万套(间),覆盖了约150万人。这意味着深圳近两年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已接近此前历史供应总和。

多主体供给,多渠道建设筹集

3月30日,深圳大学总医院等4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集中开工,建成后将提供2800套房源。

这几个项目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自有闲置土地。

在土地供应转为存量模式的形势下,深圳主动转变思路,由原有以新供用地建设为主转变为建设筹集并重。

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谋划,创新提出保障性住房“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的“四跟”发展战略,全力开展“六类十五种”渠道建设筹集工作,以国有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工业上楼”配建保障性住房三个渠道为主要发力点,形成多渠道建设筹集、多主体供应模式。

今年全市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进一步融合土地、资金、专业力量等各方资源,计划合力建设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今年2月28日,深圳市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行动在龙华区元芬新村启动。存量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成为深圳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的主渠道之一。接下来全市将围绕“20+8”产业集群、“20+20”产业集聚区和轨道交通站点的周边城中村区域,开展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为新市民青年人群体提供大规模的经济适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今年计划推进4.9万套(间)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项目,选取1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小村”精品示范项目。

深圳加快推动“工业上楼”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为制造业强市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作为深圳重点推出的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企业集聚的“工业上楼”项目,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一期共配建配套宿舍约3000(间),优先面向园区内员工出租,建成后可为6000-7500人提供居住保障。

满足新市民青年人多样化需求

日前,一组深圳小户型保障房样板间照片在网络热传,“12平方米至27平方米的小窝虽小,但厨房、客厅、卧室应有具有,带家具和电器,功能实用。”不少网友表示:“太爱这样的房子了”。

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独特的生活模式和居住需求,去年初,深圳开展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户型设计竞赛活动,通过功能布局、装饰装修、家具产品设计、智能化设计、装配式建造及BIM技术应用等,鼓励在“方寸之间”发挥创造力,符合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消费水平及新生活理念的高效集约极简优质生活空间。

据介绍,深圳将在岗厦北地铁站、深圳会展中心等地常设保障性住房展厅,展示保障性租赁住房小户型设计竞赛优秀作品,同时,将竞赛作品充分运用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建造水平。

目前,深圳公共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以60平方米以下为主,保障性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以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为主,共有产权住房户型建筑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包含35㎡、50㎡、60㎡、70㎡等。

记者获悉,接下来,深圳将针对不同层次的新市民的家庭人数、年龄结构、生活模式等差异化使用需求,进一步细化保障性住房的户型面积、层高要求、平面布置、装修标准、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施等具体要求,打造选择多、品质高、更舒适、深圳新市民青年人欢迎的保障性住房,提升入住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

努力实现职住平衡,降低通勤成本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居住偏远,通勤时间过长已成为大城市上班族的重要“槽点”。而刚刚就业的新市民对便捷通勤的要求就更为迫切。

在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上,市委、市政府主动研判,充分顾及其便捷通勤要求,通过“按需定建”,围绕“20+8”产业集群、轨道交通站点、20大重点区域和市、区中心片区,结合“山海连城”计划、“城市第六立面”行动和“三宜小村”创建,全力推进以便捷通勤为目标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工作,并统筹做好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努力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最大限度降低新市民青年人的通勤成本。

长圳公共住房项目。

“新家距离公司很近,楼下就是地铁站,出行便利,上下班少了很多焦虑。”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李女士说。据悉,她租住的是塘朗车辆段上盖保障房项目,共提供了保障性住房3825套,其中部分房源通过定向配租的方式,解决了附近包括大疆创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人才的住房问题。

建立房租可负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改造后的公寓,品质提升,租金可负担,是我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元芬新村微棠公寓租户彭先生告诉记者。该片区公寓户型主要有开间、一居室、Loft、两居室等,租金价格在1100-3800余元之间,为青年人提供租金可负担的多样化需求。

据悉,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探索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模式,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租售价格标准,让住户可负担、企业可持续。

深圳与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对接,形成由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组成的多层次、有梯度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为:同期同区域同品质租赁住房市场参考租金的30%;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标准为:政府组织配租的房源租金延续原人才住房的租金标准,按照同期同区域同品质租赁住房市场参考租金的60%确定;社会主体出租的房源租金,按照不高于同期同区域同品质租赁住房市场参考租金的90%确定;共有产权住房价格标准为:销售按照同期同区域同品质商品住房市场参考价格的50%确定。

据了解,为实现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深圳还持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打造绿色、健康、智能的好房子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解决新市民住房难问题上,不仅强调要多建房,更要建好房。不仅追求有得住,还要住得好。

深圳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全面应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BIM、CIM、智慧工地、海绵城市等技术,大力推进智能建造技术迭代升级,积极推动制定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行业标准,着力打造保障性住房领域中国式现代化样板,用更短的时间提供更多高品质保障性住房,打造绿色、健康、智能的好房子。

安居智汇苑高空抛物5G智能监控。

3月上旬,深圳市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项目现场观摩会上在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地块项目举行。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将5栋百米建筑整体拆分为6028个独立空间单元,“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建设周期仅为传统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可实现1年快速交付、节省70%以上现场用工量、减少超过75%的建筑废弃物,建成后可为市民提供274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

智能建造不仅提升建筑效率,更是全面提升建筑品质。记者在样板房看到,客厅地面铺了木地板,墙面装饰米色墙板,卧室、洗手间等均为精装修标准。全屋共由4个模块组装而成,每一个模块的结构、装修、水电、设备管线、卫浴设施等施工工序均在工厂高标准完成,当送到工地现场时,基本达到精装修入住的程度,届时交给住户的房子跟传统住房相比,不仅建筑品质有显著提升,更环保舒适,而且在智能化方面也会有全新的体验。

龙华樟坑径保障性住房项目效果图。

该项目是全国第一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全国建造速度最快的高层保障性住房项目、全国第一个BIM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模块化建筑项目,在全国首创多项建筑技术和标准,实现了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新提升,充分彰显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速度”。

城中村,是深圳最大的存量房源地,但大多数房源的居住品质较差。今后,通过规模化品质化改造,这里的住房品质将有显著提升。由微棠公司参与改造的元芬村新村为深圳城中村规模化改造提升提供了一个示范。

记者现场了解到,针对青年人的需求,对原户型实施改造,拆除独立厨房、客厅等青年人使用率较低的个人空间,并在公共区域配置公共厨房等设施满足低频使用需求,配齐青年人喜好的家具家电、公共配套、装修装饰,房间空间设计合理,装饰色彩明快,提升了居住体验。

“很多人不太愿意把租的房子称之为家,而我认为自己现在住的地方就是家!”“90后”包装设计师黄返已经在元芬新村微棠公寓居住8个月了,她对在这里居住体验很满意,也交了很多朋友,感到很温馨。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圳将紧紧围绕租户可负担、住房高品质、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先行先试的使命担当,找准关键点、挺进深水区,着力破解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重点难点问题,推动一系列为租户“安居”、为企业“减负”的政策渐次落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图片由深圳市住建局、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提供)

(原标题《建筹并举,高品质、多户型、便捷化、可持续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深圳住房保障加速提质》)

编辑周梦璇审读吴剑林二审高原三审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