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在2019年,斗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万元、增长10.6%,大幅跑赢GDP增长速度,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减税降费政策激励下的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直接激活了市场的能量。数据显示,2019年,斗门全区新设商事主体1.26万户,商事主体总量达到7.06万户。
在报告完多个逆势增长的亮眼数据后,马洪胜说,在2019年,斗门区斗门镇、白蕉镇、乾务镇3个镇都入选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镇域和园区,正是斗门实体经济发展的战场和载体,也是多个亮眼数据实现的依托。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斗门区多个产业园区均在前进中升级,其中新青科技工业园西片区控规完成修编,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完成南扩250余亩工业用地;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形成总规、控规、产业规划全覆盖,引进华夏幸福合作打造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
同时期重大项目多点开花,全年成功签约50个项目,投资总额共380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超亿元项目15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6亿元,62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49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斗门区新设商事主体1.26万户,全区现有商事主体7.06万户,其中内资企业2278户、外资企业46户、个体工商户10314户。
新增的登记商事主体不仅反映出珠海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市场活跃程度的一次跳跃,传递出一个积极的发展信号。
在珠海斗门,正是这充满活力的7万多个市场主体撑起了珠海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同时,经济的平稳运行又为它们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这背后,是斗门不断持续深化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斗门区高质量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组建政府部门20个。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区级政务大厅86%事项实现综合受理,超过500个事项实现“全城通办”,超过9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政府及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商事主体设立登记时间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商事登记平均用时为全市最快。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不仅激发了创业创新的无穷活力,促进市场主体井喷,也吸引了多个实体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的比翼齐飞。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斗门区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0家、累计123家。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培育,省市两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分别累计20家、42家。
质量强区硕果累累,在建和完成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试点20个、占全市40%,凌达压缩机获全国质量奖,凯邦电机、冠宇电池获首届区长质量奖。汉胜科技率先实现珠海市在IEC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冠宇电池获批2020年度市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2019年,斗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增长10.6%的增速,跑赢了GDP的增速,表明珠海人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起来了。
收入增长跑赢GDP背后,反映出减税降费政策的效应显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斗门区九项民生支出44.64亿元,增长22.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9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430元。
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16处长者饭堂正式运营。8个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升级改造。华中师范大学珠海附属中学、珠峰实验学校、齐正小学建成招生。市第二中医院综合楼竣工验收。
在过去一年,很多人感慨:斗门的城市生态变了。
这样的感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充分的展现:2019年,斗门区新增及改造绿地面积63万平方米。“一河两岸”滨水长廊逐步搭建,黄杨河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尖峰山公园二期基本建成,10个社区公园陆续投入使用。国家海绵城市考核顺利通过。
与此同时,生态新城提速打造。推进生态新城36个项目,完成投资33.74亿元;斗门科创中心封顶,富元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
香海大桥实现主体阶段性合龙,双湖路特大桥主墩建设完成95%,莲洲通用机场一期建成投入运行并开通短途运输航线,珠峰大道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工,白蕉大道路面改造实现主线通车,连桥路主干道改造完成。皇家花园等4个“烂尾楼”项目有效盘活。
变化同样源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
2019年,斗门区获评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厕所革命”经验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九大典型范例。同时,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制订《斗门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细则》,线上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完成21条共计约59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区接待游客922.1万人次、增长8.48%,旅游总收入15.37亿元、增长8.82%。
【记者】林郁鸿
【摄影】钱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