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从化旗杆小产权房(骑游广东古镇一一钟楼古村)

骑游广东古镇一一钟楼古村

广东的古村是我认为最值得欣赏和品味的,有着浓郁的岭南风格,又揉和了中原遗风,还带有南洋飘来的欧美风情,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难以找到的古迹。

骑游,走过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人文,还有历史,蕴藏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写着经年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骑行更有意思,充满乐趣。

钟楼古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神岗镇,是广州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为欧阳氏族人在清咸丰年间所建的大宅院建筑。

这个古村除了欧阳修后裔这条明显的历史脉络比较出名之外,它的建筑结构、防御措施、生活方式都非常独特,在我走过的10多个广东古村中,有许多不曾见过、无法想象的古迹留存在这里:最早的计划生育、不带装饰的悬山顶、无窗的房屋、瞭望防护的堞垛、木制的齿条门闩、门廊对望,这些都极大地引发了我的参观兴趣和探究欲望。

钟楼古村是有据可寻的,欧阳氏留下的《钟楼记》成为不二的历史依据,但只是记录,未曾解惑,才疏学浅的我写下游记,望读者能指正、能解惑。

古村落坐西北向东南,以欧阳仁山公祠为中轴线,向两侧伸延,左4巷,右3巷,每条巷都在巷口建门楼。

大部分建筑坐西北面东南,这在广东是很少有的朝向,说是既可有效抵挡冬天的西北冷风,又能向南开阳纳风。但是岭南的冬天是不冷的,所以广东的建筑绝大部分还是坐北朝南,规规矩矩。而这支江西吉安南下的汉人却别出心裁的设计了这样的建筑格局,连我们进入古村的门都是一个方向怪异的门,这是钟楼村五门中仅剩的一个门,叫东门,这个叫法我们是没办法跟小朋友解释的。

有资料说这个古村整体形象像一只蝴蝶,呈蝶状排列。也有资料说是广府民居建筑中特有的梳式布局:村落巷道如梳齿般纵向排列,俗称为“梳式布局”。

我没带无人机过来,无人机是看古镇之利器。回家后查阅了网上的资料,找到下图,说是蝴蝶状也象,说是梳式布局也对。

今天,我还对同伴说:广州的这些小村落里,你只要看到有半圆形的风月池,后面绝大多数都会有一个祠堂。

但是,钟楼古村是没有风月池的,史书记载是:北部山脉自东北向西南逶迤而来,流溪河蜿蜒而至,其一主要支流经过钟楼古村附近,可谓是“旷观秀拔之龙,重重沙卫;静看朝迎之水,处处归源”。

不过他们挖了一条护城河,现在,流溪河和护城河都已消失,小村的门前是一条公路。

村落四围3米多高的城墙还保存了一部分,4个主要制高点建4个两层高用以放哨、观察敌情的堞垛。

城墙外围以前是宽2米多、深3米多的护城河。护城河从村前划一而过,绕到村侧,顺山势而上,直至山顶,既可防护排洪,又把村落与四周分开。

钟楼村除村前的护城河和一个堞垛因修公路填埋、拆除外,其它保存基本完好。近年来,村民们在旧村落四周盖房,旧房内已无人居住。有了新居,村民并不拆掉老房子,说这是祖上留下的规矩。

村落左后角有五层高的炮楼,四五层四面墙开狭小工字形和圆形枪眼,与四个堞垛遥相呼应,所有的情报都在垛与垛、垛与楼之间传递。这些壁垒森严的城墙、护城河、炮楼,在动乱岁月可保证全村避免土匪的袭击。

那个年代修出5层楼高的炮楼,家里还是有矿的。

钟楼村炮楼,建于清代。建筑为三开间,高4层,砖木结构,镬耳山墙,每层开条形枪口,花岗岩包边,顶层檐下设有一排圆形窗洞。首层大门门套为大面积麻石砌筑,前面有七级砖砌半圆形台阶。室内从次间一侧上二层,从枪孔往外看,可俯视全村。

射击圆孔是不是太大了点。

村前开阔的禾坪,禾坪前有一片绿草地,让人想象不出这片绿草地的用途。

绿草地上有两对旗杆石,中的是副贡,按理说欧阳修的后裔应该从文重教,但从钟楼古村的种种遗迹上看不出这一点,没有专设的学堂书舍,旗杆石也不多。

祠堂门墩石居然用的是卡通铜钱图像,带着富商气息。

祠堂的门口挂着世界三欧文化产业基地的牌子,说实话三欧文化是什么,我以前根本都不知道,问了一下度娘,资料也不多,只说是家族文化研究。

千篇老师提醒:三欧八剑,传说先秦时欧阳之祖于吴越铸剑,本姒姓,人称欧冶子,铸八把名剑。后有说欧阳,欧(避祸去阳),区(去欠),皆同欧阳宗,是为三欧。

祠堂是等级最低的硬山顶,而两边的民居却是稍微高一级的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另外宫殿佛寺中的配殿或厢房也经常用硬山顶。

镬耳墙、龙船顶是广东古村广为使用的建筑特色,不知道为什么钟楼古村却用了硬山顶和悬山顶的建筑方式。

这个从化第一大祠堂的特色是有99道门,砖木石结构,取“九九归一”之意。

但是现在去看的时候,绝大部分门是被土砖封闭了。

关于这99个门,有一个最早的“计划生育”的故事:钟楼村的祖宗欧阳山,在建祠堂时共建了99个门,并告诉后代,村中男丁的数量绝不能超过门的数量,否则就有人不能自立门户了。所以,钟楼古村的男丁再没有超过99个。

每一个家族都希望兴旺发达,开枝散叶,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支欧阳家族却实行了计划生育,我开着玩笑说:这个家族应该还有个计生管理员,每一家生了男丁都得上报备案,便于管理。

我们环顾了整个古村,所有的房子都是统一修建起来的,没有因为人员增加而后期修建房子的痕迹,说明他们的户籍管理和人口规模一直都是在有效的规划和控制之中。

这些裸露的墙体,能清楚地看到三层,里外青砖,七层横砖一层竖砖,以确保墙体坚固。

夹在内外两层的中间层,是不规则的废砖,盗贼根本不可能撬墙而入。

每条巷中间是一道用花岗岩砌边、青砖铺底的排水渠,依地势步步而上。

巷两侧是民居,悬山屋顶,民居布局形式为三间两廊,每一路7户,前后毗连,共49户。每一户的两廊相能对望,小至小孩子的照看,大至防止盗贼入屋,均可以很方便地互相照应,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此为“守望相助”的建筑形式,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就是每一户家里面的通道,一边是厨房,一边是住房,中间的通道一直可以走向49户。

这里的一门、一墙、一趟栊,都凝聚着当年人为“防卫”煞费苦心和智慧。

厨房

卧室,都没有窗户,只有门和墙,家里惟一的采光口只有屋顶一块不到20厘米宽的明瓦,阳光从那小小的瓦片洒漏下来,很有韵味。这样的设计,一是用于防盗;二是房间阴凉的需要。

站在这样的房间里面,觉得阴凉而且透气。

古老的雕花床,就这么毫无防范地放在这里。

想搬回家的冲动,不知道人家卖不卖,也不知道我买不买得起。

二进奉德堂。

雕花的梁雀。

四进牌匾:奉天皓命。

在明清之际,五品以上官员,如果功绩超群都有机会得到皇帝的封赠命令,即诰命,亦称“奉天皓命”。从这个牌匾上看,这支家族应该有五品以上的官衍,但为什么祠堂的顶却用了最低等的硬山顶。

江西安远县送来的牌匾,确认欧阳修后裔无疑。

发现了这个好奇怪的门锁,应该叫齿条门闩吧,我们对这个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了好久。

门后的样子,这里面所有的锁都是这一种,听说现在还有些偏远乡村也是用这种锁。

说是把手附近有一个隐藏的小孔,用一把长钥匙插进去转动、提升,然后这个门锁就会打开。

在我们看古迹的时候,总感觉有三重影子在重叠:唐宋元明清、近代、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