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产权房是指没有经过土地出让手续的住房,产权归属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详细解析了小产权房产权归属的问题。
一、政策规定
根据《物权法》,物权是指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财物的权利。小产权房没有经过土地出让手续,产权属地问题比较复杂。2015年,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非法占地建房。对于已经建成的小产权房,产权权益需遵循《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该法规定“在城市住宅地块上,经许可在其上建造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地上附着物的产权属于房屋所有人”。
二、地方自制规定
由于小产权房产权归属问题长期未得到明确,地方政府均有自身的规定。北京市和上海市规定小产权房属于自建房,产权属于房屋所有人。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省份则要求小产权房经过审批后方可入户。
三、房产证和土地证状况
小产权房在购买时没有房产证,只有土地证。购买前需核实土地证的用途是否为住宅用途。此外,由于小产权房的土地有可能存在瑕疵,如无照占地、侵占农用地等,购买时还需要关注土地证的状况。
四、法律风险
小产权房一般存在着土地占用、扰民等问题,多数无法入户,存在走私等风险,且因为缺少证照等问题一旦遭遇拆迁,将无法得到对应的补偿。
结论:
小产权房在产权归属方面缺乏明确规定,需要购房者在购买前多加注意。建立健全的立法和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和房产管理,是保障权益的根本途径。同时,购买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慎购房,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