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产权房网深圳小产权房网

唐河滨河新区小产权房 “小公厕”映射“大民生”

短短数月时间,完成上百座城市公厕的选址开工任务,改建新建公厕数十座,对县级城市发展而言,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力度和速度。唐河就演绎出了“十年沉疴一朝解,百般热忱向民生”的精彩城事。

民生之痛:“如厕难”生成“城市的烦恼”

“公厕寥寥屈指数,踏破铁鞋无觅处。蚊蝇结伴时时舞,异味四散难驻足。”这曾经是唐河市民对城区公厕建设现状的调侃。

十年纠结十年痛,城市烦恼何日清?长期以来,唐河公厕建设规划刚性不强,有规划无建设,结果是火了门面经济、挤了公厕空间,再加上城市规模迅速扩展,数量严重不足、布局极不合理,导致历史欠账太多,积重难返。正像市民感叹的的那样:“建设路十里长街竟然没有一座公厕!”

来自唐河城管部门的资料显示:对照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标准,唐河城区应有二类以上标准公厕140座,目前现有包含老旧公厕、单位可开放公厕在内的公厕86座,数量缺口54座。而且公厕档次较低,都不是独立蹲位,甚至旱厕数量达到了75座。现有的29座老旧公厕,其中8座未通水电。同时,城区现有公厕无产权手续,矛盾纠纷不断,甚至有4座公厕被强行侵占。尤为严重的是,新建公厕选址难、定点难一直是解而不决的难题。

对于一个已经发展到40多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5万人的城市而言,已经不仅仅是调侃,而是一种无奈的讽刺,是一种殷切的期待。

唐河被纳入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并被赋予了撤县设市的历史机遇,获批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实施县。由此,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文明城市”的动员令,并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厕难”难解决,无疑是创建卫生县城一道亟待迈过的坎儿。

“双创”为民,就得“双创”惠民。县委书记李德成说:“加强公厕建设是创卫的必备硬件,不仅仅是创卫验收的‘一票否决’项目,而且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是政府优化公共服务的具体行动。把这件事情办好,就等于根治了咱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市民之幸:“新标线”绘就“别致的风景”

既能穿过生态廊道欣赏宜人风景,又能轻松找到造型各异的“星级”公厕;既能享受规范清洁的公共卫生服务,又能保持爽朗愉悦的美好心情。

走在唐河县滨河生态画廊,谈及如厕的感受,市民们笑逐颜开:“这公厕盖得比家里的卫生间舒服,有星级宾馆的感觉。”

把公厕建成什么样?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划标定线”问题。唐河给出的标准是:按照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标准,城区新建公厕一律要达到二类以上标准,老旧公厕改造、临街门面房改建公厕也尽可能达到二类以上或接近二类标准;要因地制宜,面积大中小、档次高中低合理配置;要有较高的辨识度;要环保节约;有条件的尽可能建成生态公厕。同时,也划定了“红色标线”:既要精心设计,完美打造一厕一景;又要理性投资,坚决杜绝建设“豪华旱厕”。

唐河细化了公厕建设的“四条标线”:一是外观、色彩、造型设计要按照《城市公厕设计标准》,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尽可能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力争做到一厕一景。同时要设有鲜明的标识和指引牌。二是内部功能要合理,注重以人为本,方便使用,特别要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第三是公厕厕位男女比例要合适,设有盥洗室和管理间。四是公厕要按照规范标准设置无障碍设施,有条件的区域可将公厕与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休息室一体化建设。

针对公厕、垃圾中转站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问题,唐河进行了“建”、“安”、“开”的“补充设计”。“建”即建设固定公厕。“安”即安放移动环保公厕,由政府购买一批移动环保公厕,安放在主次干道两侧、广场、游园绿地等公共场所。拟安装移动公厕14座,目前已安装3座。“开”即开放单位公厕,对临街单位,本着资源共享、服务市民的原则,对本单位厕所按标准改造后,对市民开放,并在单位门口设置醒目的标识牌,方便群众如厕。

标准既定,讷言敏行。唐河的“公厕革命”迅速拉开序幕。

破题之解:“选址难”不是“永远的桎桍”

“公厕建设问题之所以悬而不决,最大的难题就是选址太难。这就像套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脖子上的枷锁,砸不烂,挣不脱。”

县城管局工会主席杨先刚说,“但是,咱得跟着城市发展的方向风向标转,跟着县委政府的指挥棒转,跟着广大市民的新期待转,找切入点,找突破口,把这个责任扛实,把这个任务拿下。”

杨先刚的话不无道理。中心城区寸土寸金,新建公厕选址、定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首先,老城区建筑密度大,很难找到空闲场地。其次,由于偏见,部分群众见公厕就像见瘟神,唯恐避之不及,对新建公厕挨着谁谁都不干,横加阻挡。做思想工作如同“舌战”,嗓子都讲哑了却毫无进展。

为了把县里的决策落到实处,他和滨河、文峰、兴唐三个办事处,城郊乡,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一起,经常在群众门前守到深夜。谈妥一个,无论刮风下雨都要组织力量迅速开工,以保证县整体工作进度。

对公厕选址来讲,群众工作要做妥,机关单位要带头。唐河县委、县政府提出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让路”,方法是借用单位临街门面房建公厕。9月6日唐河就中心城区15处公厕选址问题进行安排部署后,涉及选址的县直单位,都不讲条件,不讲借口,敢于担当,顾全大局,于9月13日前将所需建公厕不低于65㎡的门面房或位置全部交付到位。县公路局、工信局、民政局、妇幼保健院、农机局腾出了正在使用中的临街门面房,粮食局、中医院、交通局、电力公司、教体局、宛运唐河分公司等单位也提供了临街位置,确保了公厕选址的“合理定位”。

作为城市民生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县城管局和各街道办事处党政一把手带领分管领导,广泛发动群众,见缝插针地组织选址工作,对条件允许的地点建设固定公厕,条件不允许的设置移动环保公厕,最大限度的增加公厕数量,解决行人如厕难问题。各办事处考虑到“布局合理”因素,尽量优先考虑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地段布局,公厕选址问题迎刃而解。

落实之效:“加速度”增温“暖暖的新城”

滨河办事处已建成公厕4座,在建公厕14座、垃圾中转站3座;文峰办事处已建成公厕2座,在建公厕7座、垃圾中转站2座;兴唐办事处已建成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2座,在建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1座……

翻开唐河城市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各建设主体的“进度清单”,一组彰显建设“加速度”的数字跃然纸上。一座座新建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如雨后春笋不断亮相城市街头,温暖着这个城市的温度。

强化主体责任,推动落实见效。在公厕建设上,唐河倡树“人争先进、事争一流、有旗必扛、逢先必争”的工作导向,践行“二线到一线、一线到火线、不分一二线、全员上前线”的“一线工作法”,确保公厕建设质效并举。

新建公厕“属地建设”。按照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标准,结合唐河城区现有面积、人口情况,城区需新建公厕54座,中心城区公厕建设由城管部门牵头,实行了“属地建设”原则,“三办一乡”承担具体建设任务,住建、规划、电力、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合力推进,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建设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