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流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柳华 新京报书评周刊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罗素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灵分析》、《物分析》等。
当代哲学家格雷林的著作《罗素》,开篇就是“罗素活了很长的时间,做了很多事”。 这当然不仅指他97岁的长寿,还指他积极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他一生的故事太多了,以至于他本人不得不用三卷七百多页的自传来完成这个故事。
从1895年发表第一篇署名文章到1970年去世前四天,他继续写作,出版了70本书,发表了2000多篇文章。 关于拉塞尔的一生,在格雷林的话之后,我们显然还可以加上一句:“名声大噪”。 这种声誉固然包括各种荣誉,但也涉及一些负面的“坏名声”; 生前的名气也可以指他对后世的影响。 无论怎么看,拉塞尔的人生都是极其充实的。
思想文化界
“孤独的灵魂”与“疯狂的灵魂”
对于今天的大众读者或知识分子来说,罗素作为哲学家或思想家的声誉可能主要(或至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份。 1950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罗素这一奖项时给出的官方解释是:“表彰他为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所做的多样而重要的工作”。 关于罗素的作品,诺贝尔奖官网的介绍中这样写道:“罗素对涉及逻辑和数学的哲学分支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不过,他的写作相当广泛。他的写作轻松幽默,同时拓展了科学的领域。”罗素一生倡导理性和人文主义,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坚定捍卫者。 ”
1950年,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罗素诺贝尔文学奖。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文学奖,不是和平奖,更不是诺贝尔奖之外的“哲学奖”。 因此,普通读者自然会因为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称号而想要寻找并阅读他的文学作品。 不过,读者可能找不到他的任何一部小说,看到的大多是散文集或短文,甚至有人推荐阅读《西方哲学史》等著作。 乍一看,文学奖得主最著名的作品中竟然没有小说,这似乎很奇怪。
事实上,罗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尝试发表一些短篇小说,但都被尴尬地忽视,甚至那些一直崇拜他的人也不欣赏这些“纯文学”作品。 然而,只要任何一个读者尝试读下去,他都会在罗素的畅销“非小说”作品中发现独特的“文字魅力”:很多时候,他讲的不是故事,也不是诗歌,但却能感动人。你并激励你。 让你深思,让你爱不释手。 当他简洁的语言、轻松的幽默与博学的知识和敏锐的头脑结合在一起时,尤其具有吸引力。 就连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称赞:“阅读罗素的著作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拉塞尔正在下棋。
事实上,罗素著作中的许多句子早已成为广为引用的格言。 例如,“幸福的秘诀是保持尽可能广泛的兴趣,对那些吸引你注意的事物和人尽可能友好而不是敌视。” (《幸福之路》)“美好的生活是由爱驱动,由知识引导”。 (《我相信什么》)“一个愚蠢的人永远无法准确地报告一个智者所说的话,因为他无意识地将他所听到的内容翻译成他所理解的内容。” (《西方哲学史》)“烦恼的根源之一是,在现代世界,智者充满怀疑,而愚者则自以为是。” (《凡人与他人》)“如果有一种观点与你不同,会让你生气,这意味着你潜意识里明白,你没有正当理由坚持自己的想法。” (《冷门随笔》)“哲学的本质是:从过于简单的事物出发,得出某种没人会相信的悖论结果。” (《逻辑原子论哲学》)而在所有的格言中,最著名的是他在自传序言中关于“我为何而活”的优美文章:“三种简单但非凡的激情一直主宰着我的生活:对爱、对知识的探索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无限同情。”
除了在语言和写作上的良好声誉外,罗素之所以在思想文化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与他的贵族出身和传奇的悲剧人生不无关系。 1872年5月18日,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显赫贵族家庭。 他的祖父约翰·拉塞尔勋爵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父亲是安伯利子爵,母亲是从男爵的女儿。 著名哲学家密尔是罗素的“教父”。 然而不幸的事情却接连发生。 拉塞尔两岁时,他的母亲和妹妹死于白喉。 不到两年后,他的父亲因支气管疾病去世。 1878年,拉塞尔六岁时,他的祖父也去世了。 他和他的哥哥由他们的祖母伯爵夫人抚养和看守。 至于他的教父米尔,也在拉塞尔出生一年后去世。 拉塞尔整个青少年时期都在家里接受辅导,没有上学。 他曾在自传中提到,当时的他非常孤独,经常想到自杀。 正是他对数学的学习和热爱阻止了他。
罗素,作者:(英文)AC ,译者:张金燕,版本:译林出版社,2017年11月
这种孤独感一直持续到他18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应用数学和数学物理。 他在《我的内心的发展》一文中回忆道:“剑桥为我打开了一个光明的新世界。我一生中第一次发现,当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人们似乎认为值得考虑并愿意接受。他加入了剑桥著名的秘密社团“使徒”,结识了摩尔等亲密朋友,并受到数学家怀特海的关心和指导。1894年毕业后,他被授予剑桥大学院士。三多年后,他出版了第一本数学著作《几何基础》。1903年,他写下了《数学原理》。两年后,他在著名哲学杂志《论参考》上发表了影响深远的重要论文《论参考》。此时,他年仅33岁。旁观者或许期待着罗素的一生沿着安静纯粹的数学和哲学研究的道路稳步攀登,却不知其中还有另一种深切的忧虑。他的生命。
小时候,受到祖母的教育和影响,罗素对社会正义和改革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曾在自传中写道:“她当时送给我一本圣经,扉页上写着她最喜欢的一些话,其中一句是‘不要随波逐流作恶’,这是她强调的重点。”就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再害怕成为少数。” 189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政治著作《德国社会民主党》。作为一名和平主义者和反战活动家,他经常参与各种社会改革团体和反政府示威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参与和平运动而被监禁六个月,并被剑桥三一学院开除。 作为一名无神论者,他经常在性、婚姻、道德、宗教等问题上发表一些在当时社会被认为激进的言论。 二战后移居美国,访问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并被纽约城市学院任命为教授,但由于言论激进,被任命为教授。被当地法院裁定无效。 有一段时间,许多报纸和出版社都不愿意出版他的作品,他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幸运的是,费城巴恩斯基金会邀请他做一系列哲学史讲座。 这些讲座于1945年作为《西方哲学史》文集出版,书稿费成为他余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罗素从美国回到英国后,剑桥大学重新授予他研究员职位,但他仍然讲学、参加政治活动,并在广播节目中谈论时事和政治。 1961年,89岁的拉塞尔被指控煽动他人参加非和平反核示威,并因此被判处两个月监禁。
中国诗人徐志摩曾说过:“罗素是近代最晶莹剔透的理性的结晶,但他除了著名的数学和科学之外,还有一团炽热的情感,加上反世界和反世界的勇气。”大无畏的道德,实属罕见。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榜样,古今罕见。” 这个评价或许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崇拜拉塞尔的人的印象。 然而,传记作家蒙克将罗素的前半生描述为“孤独的精神”,后半生为“疯狂的灵魂”,这或许是一个准确的概括。 毕竟,“孤独疯狂”和“流行”对于一个伟大思想家的评价并不矛盾。
罗素自传,作者:(英文)伯特兰·罗素,译者:胡作轩、赵惠琪,版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
专业哲学圈
“他改变了哲学路线并赋予了它新的特征”
与另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家萨特不同,罗素的哲学代表了当时学术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而不仅仅是一些新的断言。 这或许对于专业哲学家以外的读者来说并不熟悉,但这也是一个更能展现罗素一生充实性的特殊之处:他不仅是一位受到知识分子大众热烈欢迎的哲学启蒙者或普及者,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符合严格学术标准的伟大当代哲学家。 正如哲学家艾尔所说:“罗素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其他哲学家都更接近大众形象,即能够将一般学习与人类行为导向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哲学家。” 关于“普遍知识”,他在专业哲学界最受认可的成就是,通过将数学和逻辑引入哲学分析,他开辟了引领20世纪乃至今天英美哲学主流的新风尚——分析哲学。
如果说,罗素的许多散文作品被认为是普罗大众容易读懂的,那么对于刚上哲学课的大学生来说,读懂他的“指定”作品却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因为这些哲学系的学生是从罗素开始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分析哲学。 罗素的《论参考》被誉为当代分析哲学的典范,他的《数学哲学导论》、《哲学问题》、《逻辑与知识》等著作也常常成为哲学系的必读读物。 要掌握这些作品往往需要艰苦的学术训练。 不过,一旦你开始了,一开始的“困难”很快就会变得值得,因为借助必要的逻辑符号和缜密的论证过程,你会对哲学思维产生新的判断:哲学不仅可以高深,与数学和科学一样严谨和清晰。
罗素对逻辑严谨性的强调使他成为艾伦·伍德所说的“热情的怀疑论者”。 他坚信“怀疑”具有“解放心灵”的功能,并将其视为哲学的真正价值。 罗素在《哲学问题》的结尾写道:“研究哲学并不是为了对哲学问题给出任何特定的答案,因为没有一个特定的答案是普遍正确的。研究哲学就是为了研究哲学而研究哲学。”哲学问题本身,因为它们放大了我们对可能性的概念,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想象力,削弱了阻碍思想思考的教条主义信心,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我们面前世界的伟大进行哲学思考,我们的思想也会变得伟大,并能够与那个世界融合。这种融合对我们的心灵来说是最高的好处。” 艾耶尔以罗素的名言“如果没有根据认为一个命题为真,就不要相信它”(《论怀疑主义的价值》)作为自己的终生座右铭,并比较了他在工作中与罗素的关系。 作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哈姆雷特和霍雷肖,他坚定地遵循并捍卫了罗素的哲学。 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蒯因等,大多是因为罗素创新的哲学观念而投身于哲学职业。
1950 年,罗素在普林斯顿大学获悉自己获得诺贝尔奖后。
当然,从历史上看,罗素并不是分析哲学的唯一创始人。 在罗素之前,有弗雷格的创造性工作; 在罗素同时代,还有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 然而,正如《剑桥罗素指南》的编辑格里芬所指出的那样,“很难高估罗素思想在二十世纪分析哲学中的主导程度:事实上,其发展的每一条线索要么始于罗素,要么可以是从罗素开始的。”通过他的传送而转变。” 从实际影响来看,弗雷格的著作在当时被埋没,正是罗素对其相关思想的阐释和发展才使得哲学界对弗雷格的关注。 维特根斯坦是罗素在剑桥大学的学生。 尽管他在后期发展了罗素的思想,但罗素的影响仍然清晰可见。 至于施特劳斯、赖尔等日常语言学者,他们的许多著作可以看作是对罗素逻辑分析思想的回应。 因此,在不贬低其他人的贡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罗素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正如格雷林所说:“他改变了哲学的路线,并赋予它新的性格。”
对于罗素来说,专业哲学界的评价也是贬义的。 最常被提及的是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关于他“肤浅的轻率”的言论。 按照罗素设定的严格标准,他自己后来的一些作品,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似乎不那么严谨和细致。 这不仅包括《西方哲学史》这样一本流行但被认为不可靠的哲学史教科书,还包括《人类知识》这样的著作,在哲学家马尔科姆看来,它具有“魔法的形象”。伎俩”。 “人风”:语言风格自信、有活力,总想逗乐、迷惑观众,让观众爱上他。 当然,也不乏对他的通俗著作对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哲学批判。
据蒙克说,维特根斯坦曾对人们说:“罗素的著作应该用双色封面装订。涉及数理逻辑的用红色装订,所有研究哲学的人都必须阅读;涉及伦理学和政治的用蓝色装订,并且任何人都不允许阅读它。” 如果我们把读者限制在专业哲学界,罗素本人似乎也愿意接受这样的评论。 因为他曾在回应对其《社会转型原理》一书的批评时表示,他并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来写这本书的。 “要读懂这样的书,就必须忘记我的技术工作。如果我是一名登山者,写一本关于登山的书,我可能会提到日出。我不希望有人提醒,根据伯尼兄弟的理论,太阳还没有升起。对我的社会和政治写作的一些批评在我看来似乎是这种提醒。”
即使对于一本通常被归类为哲学的书,例如《人类知识》,罗素也在序言中说道:“这本书主要不是为职业哲学家而写,而是为那些对哲学问题感兴趣但愿意或只能花少量的钱。普通读者思考哲学问题的时间。”
逻辑分析
“现任法国国王是秃头”
尽管公众读者很少深入研究他的逻辑学和哲学方面的专业论文,专业哲学家也不看重他的通俗作品,但罗素的作品给公众读者的印象是“易读”和“合理”。 作为专业哲学家所建立的“严谨”和“清晰”的模型,两者不无关联。 逻辑性强,可以说是思想文化界和专业哲学界对其作品的共同评价。
当然,有人会指出,这两派所说的“逻辑”不是一回事:思想文化界的非正式“逻辑”和专业哲学界的正式“逻辑”。 当我们说一个人的作品具有高度逻辑性时,可能意味着它符合日常言语中的逻辑规范,也可能意味着它应用了现代数学科学意义上的形式逻辑或符号逻辑。 罗素自己的《数学原理》,以及后来与怀特海合着的三卷本《数学原理》,都是后者作为“新逻辑”的经典,超越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依赖的“旧逻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常言语经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理论。
正如罗素所说,“旧的逻辑束缚了心灵,但新的逻辑却能给它插上翅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罗素说现代新逻辑超越旧亚里士多德逻辑时,他并不是说现代逻辑的优越性在于它引入了现代数学的符号表示法,而是说它可以成功处理了许多旧逻辑无法分析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表达复杂关系的词语。 换句话说,对于罗素来说,虽然研究现代逻辑需要一些数学技巧,但当我们用现代逻辑思维来分析我们面临的问题时,并不一定要在我们的著作中填充数学符号。 分析问题并推进讨论的逻辑视角。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罗素作为一名数理逻辑学家,一方面能够成为专业哲学界“逻辑哲学讨论”的典范,另一方面又能够让公众读者相信其著作的逻辑性。
拉塞尔和他的第三任妻子海伦-帕特里夏·斯彭斯以及他们刚出生的儿子康拉德。
事实上,即使是罗素对专业哲学问题的逻辑分析也不一定需要数学符号的帮助才能被理解。 以他分析哲学史上的经典命题“现任法国国王是秃头”为例。 这句话中棘手的问题是“现任法国国王”的限定描述符(或描述)。 通常人们将其视为名词短语,当它作为句子的主语时,必须指代存在的某种宾语,否则,该句子就相当于什么也没说。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正是这样处理的:任何表达命题的句子都有主谓结构,主语解释所谈论的对象,谓语表达对象可能具有的某种属性。 然而,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今天的法国没有君主制,因此也没有国王。 由此产生的另一个哲学问题是:如果我们根据逻辑中的排中律(逻辑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意味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陈述句要么是真,要么是假),如果两者都是假的,则其中一个必定为真),“现任法国国王是秃头”与其矛盾的陈述“现任法国国王不是秃头”必须至少有一个真理,因为当我们说前者是false,我们的意思是后者是真的。 然而,如今的法国已经没有国王了,我们怎么能断言他不是秃头呢?
面对这一困难,罗素为我们提供了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但更清晰的“逻辑分析”:诸如“现任法国国王”等有限的描述词(甚至包括“圣诞老人”、“像人名”这样的词)。 “上帝”具有与专名完全不同的逻辑功能,它们并不直接指代个体对象,而是与谓语“秃头”具有相同的地位,表达某种性质或关系。因此,“上帝”背后的逻辑意义现任法国国王是秃头”的意思是:有一个个体客体,它是法国现任国王,并且是秃头的。考虑到今天的法国不存在称为国王的个体主体,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伪命题。相应地,陈述“现任法国国王不是秃头”用来反驳这句话,根据反驳者的实际意图,其逻辑含义可能是:存在一个个体对象是现任法国国王并且不是秃头,或者可能是:没有一个个体是法国现任国王并且是秃头的。 在前一种情况下,它是一个假命题,在后一种情况下,它是一个真命题。 但无论如何,逻辑排中法不会因为今天的法国没有国王而失去其有效性。
从这一点来看,罗素在专业哲学论文中的“逻辑分析”与他在日常或热点问题上的通俗著作中的“逻辑分析”并无本质区别。 有学者指出,罗素在通俗著作中对道德、政治、宗教等热点问题的讨论存在一定的偏见,但类似偏见的东西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也有所体现。 当代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指出,他关于专名必须指代个体对象的说法只是一个预设。
毫无疑问,无论是他的通俗著作还是他的哲学论文,罗素的一些具体观点或结论正在被现代人抛弃或超越,甚至他原本用来分析问题的“逻辑理论”也被其他逻辑学家所拓展或扩展。 使固定。 但他敢于且善于用现有的逻辑去面对和分析问题,用“逻辑分析”来探索另一种可能性,以保证我们不会盲目相信或盲从。 这可能是罗素最大的贡献,这也使得他的作品保留了不朽的价值。
作者|张六华
编辑|张婷
校对| 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