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村标
村名溯源。夏家庄,是六汪镇悬泉村(社区)的一个网格村。当我问起村名的来历时,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庆把我带到了村办公室,在办公室院落的东墙下,倒卧着一块石碑。
“这是村庄过去的标志碑。上面刻着村名的来历。”刘长庆说。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块碑。由于放置时间较长,表面已蒙上了一层灰尘,但上面的字体,还能完整地辨认出来。上面的文字是:
“位于市美东北6.5公里,铁橛山西侧。地处山岭。明洪武二年(1369年),夏、刘姓从今五莲县迁来立村,取名夏家庄。”
这块石碑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刻制的一块村庄标志碑。当时,夏家庄村属市美乡管辖。
这块石碑记载的情况只有寥寥数语,非常简略。
“村里还有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可查?”我问刘长庆。
他说:“从2015年的时候开始,村里的刘氏家族,费了几年的功夫,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外出查阅资料,访问知情人,编写了一套《刘氏家谱》,共两册。里面有刘氏迁来夏家庄的一些记载。”
于是,刘长庆回家把家谱找了出来。我查到了其中有关的内容,家谱记载:明朝初年,刘氏始迁祖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到了山东五莲县,落脚不久,就又分别各自谋生,老大去了诸城,老三去了东北方向某地,老三到了现在的夏家庄。
立村之初,有夏氏人家,现在又名为夏家庄。我问:“现在村里还有姓夏的吗?”
刘长庆说:“查有关史志资料记载,夏家庄立村之后,经过了明、清、民国和新中国,一直到现在,名称从未变更过。现在村里的姓氏有刘、杨、赵、李等,其中刘姓占绝大多数,约为95%。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就没有姓夏的了,现在一户也没有了。倒是相邻的野潴村,还有姓夏的,不知道与夏家庄有没有关联。”
铁橛山主峰下的观音洞
铁橛山脚下的古老村落。夏家庄位于铁橛山西麓的山脚下,向东仰望,铁橛山山脉连绵,主峰耸立,蔚为壮观。村的周围,群岭逶迤,沟深林密,高大、斑驳的古木随处可见。
铁橛山,位于六汪、铁山、张家楼三处镇街的交界处、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约9.6公里,宽约7.6公里,面积约7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95.1米。铁橛山本名胶山,古名黔艾山、拒艾山。民国版《增修胶志·山川》载:“铁橛山在州西南百一十里,《齐记》之黔艾山也,《水经注》谓之拒艾山,《齐乘》谓之铁橛山。山势矗兀而色黑,故曰黔,曰铁。”又载:“胶之镇山一,曰铁橛,本名胶山,胶水出焉”。由此可见,铁橛山系因山势矗兀,色黑如铁,形如橛而得名。山中有滴水崖,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之一。清乾隆版《胶州志·八景·铁橛悬泉》载:“铁橛,山峰直矗,色黑如铁,顶有悬崖如盖,名滴水崖,一水从石罅中滴出,时作玉琴声。下积为流,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时倾,又似闻流水一曲,不减庐山瀑布云。”此泉今仍称铁橛悬泉。铁橛悬泉的传说,被列入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非物质遗产“民间文学”项目。
村东铁橛山下沟壑纵横,涓涓细流,是白马河的发源地。白马河是六汪镇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传说,河中有白色神马,奔匿于藏马山中,故名白马河。
白马河源
白马河,在村域,因处于村后,村民俗称“后河”,出村境后,入野潴村域。流出六汪镇境后,至大场镇河崖村汇入吉利河南流,最终注入波涛汹涌的黄海。村北的山岭,面积广大,大约有1000多亩,是河流流向的分水岭,发源于孙家沟的胶河,一路高歌北去,到达了渤海的怀抱。
在村北,有一地块,面积8亩左右,村里一辈一辈的人都叫它“长城岭”。在“长城岭”以北,有著名的齐长城遗址。齐长城从山岭之上蜿蜒而过,出六汪镇境奔月季山,向海而去,它虽早已失去防御功能,但其遗迹犹存,它见证了那曾经的烽火销烟……
早就听说铁橛山的主峰之下,有一山洞,村民称“观音洞”,洞中幽暗,从外观之深不可测,在洞口的下面山坡上,乱石丛中,数百年树龄的板栗树,比比皆是,尽显古老的田园风光。
在刘长庆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沿崎岖的山路缓慢前行。
在车上,刘长庆告诉我,过去,去“观音洞”,没有车辆通行的道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常常半途而废,望山兴叹,留下深深的遗憾。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千方百计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的便利。修建了上山道路3000多米,其中“观音洞”以下的1500米已水泥硬化,车辆可直达“观音洞”,并可在途中下车近距离地观赏古老的板栗林。
但刘长庆也提醒游人,有些路段坡陡路窄,一定谨慎驾驶,切勿盲目驾车入山。
到达“观音洞”时,洞口不知哪位游人挂上了一条红丝带,在微风中闪动摇曳,格外靓丽耀眼。
刘长庆说:“许多游人来到这里,总以为这个洞特别神秘,有人问是不是神仙的安家之处。其实,这个山洞,最初的确有天然的一个洞口,是不是神仙住过,就不知道了。但真正的成因,应该是上世纪“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人工开挖而成,但当时,在缺乏机具的情况下,在山的主峰悬崖峭壁之下挖成这么规模的一个山洞,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采摘季节的樱珠林
打造乡村游特色品牌。夏家庄村现在168户,515口人,耕地面积800亩,林地200亩,山林面积3000亩。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这种产业结构,村庄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仅仅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近年来,随着铁橛山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建设,“美丽乡村游”方兴未艾,村里抓住乡村游这一热点做文章,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特色种植成了村里的主打品牌,老百姓的钱包鼓了,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樱桃采摘。夏家庄在历史上就有种植樱桃的传统,具有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近年来又从外地引进了名优特品种,使这一产业的发展更加红火,现在全村的樱桃、樱珠面积已达到数百亩。每年的五、六月份,在樱桃采摘季节,漫山遍野的樱桃,红的、黄的,让人垂涎欲滴。街上,山坡上,游人如织。村里组织的“采摘节”,内容丰富多彩,又把采摘活动推向了高潮。
“仅这一项,一些农户每年的收入将近2万元。”刘长庆说。
古板栗树
板栗。板栗的收获季节是每年的九、十月份。现在,全村板栗的种植面积有近1000亩。这些板栗,栽植的年代不同,树龄长的有几百年了,有些是近十几年新栽植的。板栗上市的季节,有出售新鲜板栗的,有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行深工的。深加工主要是制作糖炒栗子,再就是加工成板栗面粉。不少的农户每年的收益都在一万五、六千元。
茶。茶的种植面积有200多亩。有的茶树品种还是上个世纪“南茶北引”时栽种的,其品质深受市场欢迎。全村现有五、六个炒茶户,收入也比较可观。
在上山的途中,刘长庆指了指远处向阳的山坡,说:“你看,那一片,全是茶树。”
前几年,到夏家庄的游客,每年有七、八千人。近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略有下降。刘长庆预计,今年到村“乡村游”的游客能实现井喷式的增长。
村庄人才。村子不大,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却不少。据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有将近30人升入了大中专院校。在村的“河北崖”,有个仅有3户的小聚居点,就出了5名大学生。
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刘长庆,男,生于1977年10月,大专文化程度。曾任村主任,201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写于2023年2月27日。作者简介:明振星,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乡镇和部门任职,已退休。积极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常在诸城市、高密市和青岛西海岸新区三地奔波,深入民间,写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问记和村庄探秘,发表于有关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