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农林牧渔总产值从5200亿元增加到8000多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万元增加到2.68万元、增幅达123%;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6月27日,江苏省举行“奋进新江苏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回顾总结江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
近10年间,江苏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工作推进措施,着力守底线、补短板、扬优势,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土地上做文章,稳产保供端牢饭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介绍,这十年,江苏坚决守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通过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出台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实施意见等,将江苏8500多万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关键。夏收时节,在盐城市滨海县五汛镇四汛村,7台农机在近400亩的田块上来回穿梭。“全村的耕地都可以实现大面积机械化作业,这在原来是不敢想的。”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巍伟感叹道,眼前近400亩的田块是由200多块田埂纵横的小田组成的,其中最小的仅有几分,最大的也不超过两亩,以前因为田块太小,只能人工种植。
这样的变化始于2020年。两年前,四汛村村委动员全村农户集中流转土地,并由村集体成立公司统一平整、管理。通过平整,原来不能种地的、废弃的沟塘渗溢出400多亩的土地,全村耕地实现化零为整,不仅可以推广应用耕种、田管、收割等节本增效的大型农机,还能扩增耕地面积,统一培肥地力。全村农业生产彻底大变样,提升了土地亩产效益。
十年间,江苏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2次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建设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建成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66.5%。
据初步测算,与普通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的粮食产量每亩增加50公斤左右,亩均作业成本降低约150元。“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49.2亿斤,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呈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好形势。”朱国兵表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再次表彰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明确2022年在分配中央财政资金时将通过定额补助予以倾斜支持。据悉,今年“三夏”时节,江苏又新增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390万亩,水稻栽插时将全部投入使用。
在特色上做文章,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
来到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芦笋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高规格的连栋芦笋大棚。近年来,涟水不断延伸芦笋产业发展链条,以争创国家特色农产品(芦笋)优势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持续扩大芦笋种植规模,每年新增5000亩以上。“我们加强芦笋产业化开发,培育引进一批高端加工企业,新建冷链设施和芦笋加工生产线,深度开发芦笋汁、芦笋面条、芦笋食品化菜肴、芦笋即食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打造绿色健康芦笋产业链,促进生态高效种植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涟水芦笋协会会长郑标说。
不仅仅是涟水县的芦笋,无锡市维常村的中华绒螯蟹、徐州市八路镇的花卉、扬州市合心村的黑莓……越来越多乡村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和“致富经”。这十年,江苏大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积极打造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全省10亿元以上县域产业185个,全国产业强镇6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6个;优化加工业布局,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到60家;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开展“苏韵乡情”等系列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推介活动,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902亿元。
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经营主体的孵化。2019年2月18日,位于常州的立华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在国内罕见的农牧企业IPO中,这是江苏省第一家上市的畜牧业企业。在立华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带动下,常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十年来,江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近17万家和8.5万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07家,其中国家级99家。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监管“十万规模主体入网行动”,目前入网主体已达17.1万家。
今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提升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平,打通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融资堵点,侧重于推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专属信贷产品。
在环境上做文章,扮靓乡村宜居宜业
夏夜,位于南通市启东市区东郊的惠萍镇“三角区”公园,总会迎来数十位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前来跳舞、散步、游玩,而3年多前,这里还仍是一大片“散乱污”小作坊集聚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居民过往掩鼻过。“三角区”由“脏污”场所变美丽公园,是南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程中显现的一朵小小浪花。
十年间,江苏遵循“四化”同步规律,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抓好农房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重点任务,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美丽江苏靓丽底色。
朱国兵介绍,近十年,江苏突出乡村规划引领,开展“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行动,指导各地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同步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完成苏北三年3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深入实施并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苏州、太仓、昆山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等先后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一辆挂着“快递专线”标志的镇村公交驶进宿迁市泗洪县凌汪村,村民们家门口取到网购物品成为现实。2021年,泗洪县开通并试运营“交邮联运快递专线”,用镇村公交把邮件配送到各村居,打通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我骑电动车或开小货车送货,来回要一个多小时,一趟也带不了多少货。现在,我将打包好的货物放到村委会,公交车就能把它们带出村,送到客户手中。”泗洪县新淮村村民马龙承包了400亩土地,主要生产有机胚芽米,他表示,交邮专线开通后创业更有底气了。“像我们这种寄送量大的,还会给我们价格优惠,送到安徽的件,邮费才两三块。”
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全省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已达99%以上,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农村地区4G网络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和物流服务一体化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实现“快递进村”省域全覆盖。
编辑: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