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20元还供不应求!”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油蟠桃首年上市,就尝到了甜头。8月13日,村党支部书记杜永秋望着绿色的田野跟记者说,对打造豫西南地区“蟠桃小镇”信心十足。
“这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的好处。”杜永秋掰指算道,“短短一年多,村民由单纯种地到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年底分红收入‘一变三’,村集体增加收入60万元。”
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唐河县首批55个试点村共入股土地7.9万亩,土地流转率42.7%,村集体共增收830万元,平均每村增收15万元。
“唐河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党建引领‘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党的建设高质量和经济发展高质量的良性互动。”唐河县委书记周天龙说。
直面问题:破困局,谋振兴
唐河县作为“三农”大县,实现乡村振兴仍有“四大困局”——
集体经济严重“空壳化”。2019年,全县498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仅33个,不少村是“空壳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普遍存在“三难三弱”:“三难”即资产盘活难、产业开发难、债务化解难;“三弱”即政策支持弱、监督管理弱、造血功能弱。
农民收入遭遇“瓶颈期”。全县农民人均仅1亩多耕地,除务工外,收入主要来自“一亩三分地”,渠道单一,“靠天吃饭”,因粮致贫、因农致贫问题突出。
土地经营遍存“面条田”。唐河县农村“小块田”“面条田”广泛存在,整村流转、大规模集中连片流转占比不高,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市场对接不畅,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始终没有破题。
基础设施难达“绿净美”。近年来,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虽然投入24.8亿元,对343个贫困村进行了整村推进,但还有140多个村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农村“有新房、无新村”现象十分突出。
化危为机、破题求解,蹚出一条农业大县的振兴之路,成为摆在唐河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2019年,唐河县深入学习“三变”改革理论,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开始实施“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充分释放活力、激发动能。
快速破题:强党建,推“三变”
郭滩镇李庄村实施国储林项目,大力发展银杏产业,流转土地新种植银杏2800亩,现有银杏树10多万株,仅此一项,村集体资产达8000万元,成为“全省银杏第一村”,成为全县“三变”改革的标杆。
“三变”带来巨变,诀窍何在?主要在于有一个以全国劳模李怀玉为带头人的村“两委”班子,这就是“堡垒效应”。
唐河县按照“村民自愿、依法依规、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五大股份合作社(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实施土地承包“三权分置”,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充分就业村社建设,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组建旅游股份合作社;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精准扶贫,组建置业股份合作社),整合资源,统筹利用,探索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新模式之所以‘新’,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改革的互促共进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军林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唐河县运用全域党建理念,成立“三变”改革联合党总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吸纳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强堡垒,推进党建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助推“三变”改革的强大动力。
规范运作:把好关,开好局
唐河县着重把好认识关、试点关、运作关“三道关口”,推动“三变”改革行稳致远。
把好“认识关”,党员带头干。唐河县组织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外出考察学习,让改革的“操盘手”统一思想,带头流转承包土地,带头土地入股、认筹资金。对参与改革的试点村,实行党员干部包组包户制度,走组串户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
把好“试点关”,典型引领干。重点筛选,确立6个村(社区)作为县级“三变”改革试点,为全面推进改革探索路子。试点乡镇选择1~2个村作为“三变”改革试点,全县共确定49个乡级试点村。今年,又试点实施整乡推进,全县新增试点村125个,可望入股土地30余万亩。
把好“运作关”,稳中求进干。全县完成525个村、6458个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11.16亿元,迈出了“三变”改革的第一步。此后,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选举产生五大股份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等。改革中,唐河县整合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业项目资金,重点向“三变”改革试点村倾斜,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吸引力,选准合作伙伴,培育经营主体。
逆境破冰:一子落,全盘活短短一年多时间,城郊乡大井村就享受到了“三变”改革释放的红利:集中流转土地4400亩,每亩地租1200元,人均分红110元;村劳务股份合作社组织本村300多人在唐河湿地公园务工,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变”改革开始在唐河大地形成“连锁效应”。通过五大合作社经营运作,土地由分散经营到规模化生产,村级集体经济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农民坐收地租,入股分红,还彻底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外出务工增收。基层治理分工明确,村党支部负责“把方向”,村委会负责“管事务”,股份合作社负责“抓发展”。在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公共服务明显增多,党支部的威信重塑了,村风民俗管理有力了,基层治理的良性局面也就打开了,形成了党的领导与五大合作社、农民之间衔接互动的良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