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前海方面的确在积极争取,其中一个方案是希望与洪水桥之间建立快速干线。
“西有前海、东有河套”——在深圳,深港科技合作格局已形成。未来,两地合作的平台或将进一步拓展。
深圳市发改委近日透露,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论证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科技合作的可行性,结合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与落马洲河套“深港创新特别合作区”的推进情况,适时把一些可借鉴、可复制的便利科技创新人员跨境流动、科研物资和设备出入境等创新政策在该区域试行推广,充分发挥南山高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与香港基础科研和国际化资源的互补优势。
洪水桥位于香港新界西北地区,距离深圳湾口岸仅十余公里,与深圳高新区隔海相望。根据香港政府新闻网2017年的消息,政府正以洪水桥新发展区为试点,探讨以多层工业楼宇或其他有效使用土地模式整合棕地(指被弃置的工业或商业用地而可以被重复使用的土地)作业,释放棕地作发展用途。
从香港官方的种种动作来看,科创的地位正在提升,这也将构成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圳与香港探索更多合作区的基础。
合作设想
香港早在2013年的施政报告就提出,洪水桥新发展区是继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后下一个重要项目,研究范围有790公顷,初步估计可提供超过400公顷可发展土地。
洪水桥新发展区官网的信息显示,洪水桥新发展区位处新界西北的策略性位置,与天水围、屯门和元朗紧密联系。洪水桥新发展区将成为香港的新一代新市镇,提供大量空间作办公室、零售、酒店及特殊工业等经济用途,以应付对经济用地日益增加的需求,将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
今年年初的深圳两会期间,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提及深圳南山区和香港洪水桥的合作事宜。
其中,13名人大代表在联名建议中提到,香港的新市镇发展已进入新周期,香港政府正在推进洪水桥、元朗南、古洞北、粉岭北、打鼓岭、锦田规划兴建新发展区。洪水桥新发展区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比元朗、屯门更靠近深圳、靠近南山,与深圳合作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因此,充分发挥南山高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与香港基础科研和国际化资源的互补优势,寮步,可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时代跨境创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合作。
深圳市政协委员陈军给出了更“大胆”的建议——打破过去原有的模式,深圳与香港合作在洪水桥区域共建高科技产业园区。
陈军说,过去的深港合作模式,都是香港到深圳输出资金人才、投资兴业、设立产业园。如果深圳能在香港洪水桥构建科技产业园,将成为全国首创。
陈军还表示,建议产业园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土地制度进行管理,接纳来自全球和全国的高科技企业、技术、人才等来投资和经营,打造全球高科技产业高地,重点引进深圳有“走出去”想法的高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和人才。
深圳市发改委的消息透露,深圳已就深化深港科技合作开展相关工作,将结合南山区高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实力,以及香港雄厚的科技基础和高素质科技人才,探索两地合作的先行先试制度、合作区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等,提升两地产业竞争力。
无论是何种合作方式,两地通勤的便利性至关重要。香港前规划署长凌嘉勤在今年接受采访时建议,洪水桥与深圳前海非常接近,可探讨兴建一条新的跨境铁路,将洪水桥与前海接驳起来。在跨境铁路的带动下,洪水桥的就业职位有潜力进一步增加。
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前海方面的确在积极争取,其中一个方案是希望与洪水桥之间建立快速干线,采取特别通道的方式,开设直达车,从洪水桥直达前海,这样在洪水桥附近可以创造出就业机会,两地真正形成互动。
深港合作“由点到线”
事实上,不止是南山,深圳政经界人士也在针对其他区域作出建议。
7月26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沪津深三城论坛”上,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提出,在深圳盐田区设立“港深融合发展试验区”,以香港的自由港政策作为主要的参照对象,坂田,在试验区内实现深圳与香港之间在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的自由流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
刘忠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盐田与香港陆域、海域相连,并且有港口,合作条件成熟。但目前这还只是学术探讨,并未上升到官方层面。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香港新界最大的亮点,就是2008年后香港政府释放了边境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河套地区是最早开发的,接下来其他地方陆续会有开发规划。而发展新界将给所有香港市民带来福祉。
2009年,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就成立了边界禁区课题小组,并在一年后发布报告称,建议将靠近深港边界的土地打造成为“边界特别发展区”,为发展相对滞后的新界北区注入新的经济动力,平衡香港的城市功能。
位于深港交界处的河套,创下了两地科技合作的一个范本。2017年深港两地签署协议,在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随后,深圳在毗邻河套地区的约3平方公里区域规划深方科创园区,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港双方都对河套寄予厚望。7月10日,在一场全国人大代表调研活动中,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叶文戈介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这个区域将会有很多制度创新,包括科研物资通关、人类遗传资源出入境等。在福田区的邀请下,香港5所高校首期就申报了33个项目入驻到深方科创园区。
深圳市发改委的消息透露,适时把一些可借鉴、可复制的便利科技创新人员跨境流动、科研物资和设备出入境等创新政策在南山与洪水桥的合作区域试行推广。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论是深圳南山区和香港洪水桥,还是未来可能的其他深港合作区,合作的方式一定是打造载体,深港两地科技合作最大的障碍是体制的对接,譬如科技要素如何自由流动?估计很难全面放开,但在河套这里的政策,能否在合作区先复制过去?
“就如同口岸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一样,未来深港两地合作区也会形成由几个点的合作延伸至沿线的合作。”袁易明说。